严元章藏书0102
《英国教育》English
Education

W. E. D. STEPHENS所著的《英国教育》一书,该书是“基础英语文库”(Essential
English Library)系列丛书的第五卷。这本非虚构作品旨在向外国学生提供关于英国教育体系各个方面的全面概述,包括国立学校(如小学、中学和新兴的乡村学院)、独立学校(如著名的公学和私立预科学校),以及大学(牛津、剑桥和现代大学)。作者不仅追溯了英国教育从早期教会和修道院时代到1944年《教育法》实施后的缓慢发展历程,还着重讨论了该体系的多样性、独立性以及社会阶级不平等等核心特征,并深入探讨了教育管理(如地方教育当局和教育部)的运作方式,以及成人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第一章:导论 (Introduction)
本章概述了英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历史发展及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英国教育像许多英国事物一样,是缓慢成长的结果,从未与历史彻底割裂,而是不断适应新环境。
- 历史起源: 英国教育并非始于国家,而是由教会,尤其是修道院启动。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和约克圣彼得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七世纪。
- 早期发展: 阿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被誉为“我们的第一位教育大臣”。牛津大学的建立年代不详,但其历史可追溯至十二世纪中叶;剑桥大学则是在1209年由一群离开牛津的学者建立的。
- 公学模式: 1382年,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成立,旨在为牛津大学新学院提供学生。温切斯特公学确立了英国公学的特征:与大学的联系、社区生活、赋予高年级学生责任(如级长制),以及免费学者与付费“普通生”的混合制度。伊顿公学随后成立,紧密效仿了温切斯特的模式。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之初险些摧毁了文法学校,但大部分幸存。文艺复兴影响了教育理念,例如 Dean Colet 强调了基督教与古典学的结合,这影响了英国教育接下来的四百年。
- 国家介入: 尽管早在17世纪就有普及教育的呼声,但直到19世纪,政府才开始资助自愿性社团开办学校。1870年,议会设立地方学校董事会,教育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奠定基础。1902年,地方教育当局(L.E.A.s)和教育委员会(Board of Education)成立,负责提供小学和中学教育。
-
阿诺德改革: 19世纪,托马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担任拉格比公学(Rugby)校长,他通过第六级学生(prefects)施加影响,强调品格和基督教宗旨,并建立了“寄宿学院制”(House
system)。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随后成为英国公学的核心特征。 - 不平等问题: 本章指出英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质量往往取决于父亲的收入而非孩子的能力。公学因其排他性(undemocratic)而受到激烈批评。
第二章:地方教育当局与教育部 (The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本章详细描述了英国国家教育体系的行政结构。
- L.E.A.s: 地方教育当局是郡议会和郡自治市议会任命的教育委员会。他们负责区域内除大学教育外的一切事务,建立和维护学校,雇用和支付教师。首席官员是“教育主管”或“首席教育官员”。
- 教育部: 1944年之前称为教育委员会。大臣向议会负责。
- 督学(Inspectors): 督学是教育部的“眼睛”和“大使”。他们的工作是报告学校的整体效率,与校长和L.E.A.s讨论,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督学只有建议权,没有命令权,但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教育政策有巨大影响。
- 教育部不参与的事务: 教育部不建立或管理学校、不任命教师、不提供教材或制定详细的课程。其职责是促进教育发展,并确保L.E.A.s有效执行国家政策。
- 合作与独立: 地方教育当局与教育部是合作关系。学校本身也拥有独立传统,每个学校都有管理机构(中学有董事会,小学有管理委员会)。校长在组织学校和决定课程方面有很大自由,选任助理教师方面也有自主权。
第三章:州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本章介绍了国家提供的教育体系,特别是1944年教育法案前后的变化。
-
旧体系(1945年以前): 主要分为公立小学(Public Elementary School,免费,针对“劳动阶层”)和中学(Secondary/Grammar
School,收费,标准更高)。 - 入学制度: 虽然中学收费,但必须为小学儿童保留至少25%的免费名额(Special Place Scheme),通过11岁考试选拔。
-
哈多报告(Hadow
Report, 1926): 建议所有儿童经历两个阶段:初级(5-11岁)和初级后教育(11-15岁)。 -
小学(Elementary
Schools): 1938年有约2万所小学,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在教会自愿学校接受教育。尽管建筑通常较旧且“简朴廉价”,但教学方法和学校品格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显著进步。课程已扩展到“三R”(读写算)之外,包括体育、音乐、手工等。班级规模正在逐步缩小。 -
中学(Secondary
Schools): 包括旧文法学校和郡立中学。课程受《学校证书考试》(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影响。中学毕业生在赢得大学奖学金方面表现优异(1938年超过一半的牛津/剑桥公开奖学金由中学学生赢得)。中学采纳了公学的传统,例如重视品格和课外活动(如 House 和 Prefect 制度)。 - 未来(1944年法案): 该法案废除了小学系统。所有11岁儿童都将进入某种类型的中学。离校年龄提高到15岁(随后是16岁)。
- 新中学类型: 将有三种地位相同的中学:文法学校(学术性质)、技术学校和现代学校。
- 伦敦郡议会(LCC)的“多边”学校: 正在讨论设立大型“综合”中学(2000名学生以上),将所有中学教育类型纳入一个组织。支持者认为这消除了社会地位差异;反对者担心学校规模过大,失去个性,变得像“工厂”。
-
郡立学院(County
Colleges): 为15至18岁的离校青少年提供兼职的继续教育,旨在发展其能力和培养公民责任感。 -
幼儿园(Nursery
Schools): 针对2至5岁的儿童。重点是自由活动和社交训练,而非正式课程。 - 宗教教育: 1944年法案采取了折衷方案,要求所有学校提供宗教教育,但必须是非宗派的“商定教学大纲”。教师不能因宗教观点而受歧视。
第四章:独立学校 (The Independent Schools)
本章探讨了不受国家资助或控制的学校。
- 分类: 主要有两类——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s,常为个人财产)和公学(Public Schools,由理事机构管理,并非国家所有)。独立学校的存在允许教育实验,并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多样性。
-
公学(Public
Schools): 现今约有90所独立寄宿公学。它们通过高费用筛选学生,提供顶尖教育。公学教育强调品格培养和社交美德。 - 公学的运作: 典型的公学招收13至19岁的学生,多采用“学院制”。体育运动是其核心,尤其是团队合作的比赛(如橄榄球、板球、赛艇),旨在培养品格。
- 级长和杂役制: 级长(prefects)系统赋予高年级学生管理责任和权威(包括体罚权)。杂役制(fagging system)要求低年级学生为级长提供服务。
- 批评与改革: 公学被批评为“排他性”和“非民主”,只服务于富裕家庭。弗莱明报告(Fleming Report, 1944)建议公学吸纳至少25%的州立学校学生,由L.E.A.s支付费用。然而,根本解决方案在于提升州立学校的教育标准。
-
预备学校(Preparatory
Schools): 供公学预备生(8至10岁)就读。费用昂贵,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普通入学考试”。 -
进步学校(Progressive
Schools): 与公学理念对立。特点是男女同校、给予最大自由、反对惩罚、规则由学生自行制定。虽然费用高昂,但它们为整个教育领域引入了新思想,具有先锋精神。
第五章:大学: (1) 牛津和剑桥 (The
Universities: (1) Oxford and Cambridge)
本章聚焦于英国最古老的两所大学。
- 国家资助: 政府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隶属于财政部,保持独立性)分配资金。
- 学院制度: 牛津和剑桥与世界其他大学不同,在于其学院制度。每个学生都必须属于一个学院,学院负责住宿和教学。
- 历史与发展: 两所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学院由捐赠建立,拥有土地和自治权。1871年,通过《大学宗教信仰测试法案》(Universities Test Act),两校向所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开放。
- 学生生活: 学生必须被学院接受,可以是“学者”(Scholar,赢得奖学金)或“普通生”(Commoner,付费)。学生需遵守规定,如天黑后穿长袍、午夜前归寝。
- 教学: 学生有导师(tutor),每周进行一次“导修课”(tutorial),讨论论文并指导阅读。
- 教育理念: 强调品格而非单纯智力训练。体育运动地位很高,“蓝徽”(Blues)是荣誉象征。
- 社区价值: 学院的社区生活至关重要,汇集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培养了宽容和相互尊重。
- 民主化: 尽管两校费用高昂,但在1939年以前,近一半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或助学金,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出身于小学。
- 其他: 两校有著名的图书馆(牛津的 Bodleian 和剑桥的大学图书馆)和出版社,享有出版《圣经》和《祈祷书》的古老特权。校园建筑宏伟,环境优美。
第六章:大学: (2) 现代大学 (The Modern
Universities)
本章介绍了较新的大学,包括伦敦大学和地方大学。
-
伦敦大学: 1826年,由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改革者创立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旨在建立一所对所有信仰开放的大学。1836年,伦敦大学成立,最初是一个纯粹的考试委员会。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学院联盟。 - 现代大学的发展: 大多起源于教授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小型学院,例如伯明翰的梅森学院。这些学院随后通过获得皇家特许状成为大学(如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主要在1900至1926年间)。
- 特征: 它们本质上是“城市型”或“区域型”大学,得到当地社区的支持。它们在技术和哲学研究之间取得了平衡。
- 与老大学的区别: 体育活动的比重较小。它们是男女同校的。
- 苏格兰大学: 苏格兰大学(如圣安德鲁斯、格拉斯哥、爱丁堡)模式不同,更接近欧洲大陆大学。苏格兰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英格兰的两倍,原因包括教育费用较低,以及传统上小学教师必须拥有大学学位。
- 当代趋势: 牛津和剑桥在社会上已发生“革命”,变得更加民主。现代大学和古代大学之间的教授和讲师流动自由。
第七章:成人教育 (Adult Education)
本章探讨了国家系统之外的成人学习。
- 自愿组织主导: 在成人教育领域,国家介入较少,主要是向自愿性组织提供小额补助。
-
大学延伸运动与W.E.A.: 剑桥大学发起了“大学延伸运动”,现已推广至全国,并与“工人教育协会”(W.E.A.)紧密合作。W.E.A.旨在为工人提供广泛的知识教育。他们的三年期辅导班(tutorial
classes)达到了大学荣誉学位的水平。 -
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运动: 在剑桥郡发起。目标是在农村地区创建社区中心,将中学、幼儿园、诊所、图书馆和成人教育/娱乐设施整合在一起。这些学院主要通过学生理事会(Student
Council)由成员自己运营。 - 住宿学院: 英国的住宿学院较少,如牛津的拉斯金学院(Ruskin College),为工人提供数月或一年的学习机会。
第八章:技术教育 (Technical Education)
本章介绍了英国的技术教育系统。
- 发展滞后: 英国的技术教育发展缓慢,长期被小学和中学教育的需求所掩盖。
- 旧体系: 主要包括少年技术学校(Junior Technical Schools,13岁入学),夜校(Evening Classes),以及技术学院的全日制课程。
- 夜校的普遍性: 高级夜校是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1937-38年有近100万学生)。但这种依赖夜校的方式受到批评,称之为“疲惫的学生被疲惫的老师教导”。
- 技术学院: 数量不多(约80所),但其中一些设备精良。它们与当地工业和商业联系紧密。
- 未来前景(1944年法案): 随着郡立学院的设立,所有18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将获得兼职日间指导,这将减轻对夜校的依赖。未来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中学、郡立学院、技术学院和大学协同运作的、以技术为基础但视野广阔的教育体系。
第九章:总结 (Conclusion)
本章总结了英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 主要特点: 体系发展有机,缺乏事先规划。缺点是机会不平等。优点是学校拥有真正的自由,驱动力来自家长和教师,而非中央政府。
- 现状与挑战: 英国教育正在迈入“城市规划阶段”,1944年法案奠定了未来发展方向。然而,二战给教育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学校被炸、教师缺乏)。
- 新法案的目标: 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化,无论孩子居住在哪里或父亲收入多少,都能获得“足够数量、性质和设备”的学校教育,并享有全面的发展机会。教育的进步与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