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218
《中等教育报告,特别是关于文法学校和技术中学》
Secondary
Educatio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rammar Schools and
Technical High Schools

这是一份教育咨询委员会报告的摘录,该报告由教育委员会于 1938 年发布并于 1947 年重印,主题是英国和威尔士的中等教育,特别是文法学校和技术高中。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审查和建议十一岁以上学生的学校组织和相互关系,特别关注在十六岁左右离校的学生。报告追溯了传统课程的历史发展,讨论了女孩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演变,并提出了如设立技术高中和确保所有类型中学的地位平等等重要建议。此外,它还分析了课程设置问题、外部考试(如学校证书考试)的影响,以及行政管理和威尔士地区教育的特殊问题。
该报告由咨询委员会编写,于1938年出版,并于1947年重印。该报告处理的是委员会在1933年收到的咨文,其建议意义深远,涉及对该国公共教育系统和行政安排的实质性变革。报告旨在解决文法学校的课程问题、职业和准职业学校的问题,以及中学之间的组织和相互关系问题。委员会建议推广使用“文法学校”(学术型)和“现代学校”(高级学校)的术语。
序言(Prefatory Note & Introduction)
序言指出,尽管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尚未被董事会(Board)接受,但由于其全面处理了“一个困难而复杂的主题”,因此决定立即出版。在1947年重印时,指出该报告对于地方教育当局在《1944年教育法》之后发展新的中学教育政策具有价值。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强调,该报告是继《青少年教育报告》(1926年)、《小学教育报告》(1931年)和《婴幼儿学校报告》(1933年)之后的系列报告的第三部分。
核心问题和建议: 报告认为现有的全日制教育安排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结构和经济现实。
- 文法学校课程:必须保障那些将在16岁左右离校的学生的利益,而非仅仅关注升入大学的学生。
-
技术中学:建议设立一种新的中学类型——技术中学(Technical
High Schools),其地位应与文法学校完全平等。 - 学校间关系与地位平等:讨论了文法学校和现代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学生分配问题,并强调所有中学类型之间需要实现地位平等(parity of status)。
-
多边学校(Multilateral
Schools):委员会仔细考虑了多边学校的可能性,虽然认识到其优势(如促进学生多样化联系、方便转学),但不推荐将其作为取代现有学校的一般政策,主要原因是担心学校规模过大和对第六学级(Sixth Form)传统产生不利影响。但委员会支持在某些地区进行多边学校的实验。
第一章: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同类型中学的传统课程发展概述
本章概述了传统课程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生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斗争。
- 课程历史渊源:追溯到中世纪及18世纪末在西欧流行的通识教育理念——七艺(Trivium:语法、修辞、逻辑;Quadrivium: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 文法学校:文法学校最初被视为大学的低级阶段或“给养者”,其主要目标是传授拉丁语(语法)。
-
16至18世纪:文法学校的课程狭隘且受限。出现了为满足上层阶级需求的宫廷学院(Courtly Academies),以及为满足航海需求的数学学校(Mathematical Schools)。不从国教的学院(Nonconformist
Academies,1670年后)提供了更广泛的课程,包括英语、现代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 - 19世纪攻击与改革:到1840年,文法学校和公学(Public Schools)的课程仍主要局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洛克(Locke)和怀斯(Wyse)等改革者对传统课程的狭隘性进行了猛烈抨击,指出其不适应商业和制造业的需求。公学(如拉格比)的改革者,如托马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虽然对传统经典研究引入了新人文主义思想,但对课程内容的丰富作用相对较小。
- 委员会报告的观点:公学调查委员会(1861-1864)支持经典传统,但建议增加算术、数学、至少一门现代语言、自然科学以及绘画或音乐。学校调查委员会(1864-1868)提出了三个等级的中学,并建议在所有中学中,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应成为心智训练的主要工具。
- 考试影响:从1850年起,外部考试(如牛津/剑桥本地考试、伦敦大学入学考试)开始对中学课程产生重要影响。
- 科学运动: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得科学被要求纳入中学课程(如赫胥黎、斯宾塞的观点)。
-
教育运动:提供了三个影响传统课程的运动:为女孩和妇女提供高等教育(导致女孩课程模式逐渐向男孩课程靠拢);国家初等教育系统(1870年)的建立及其推动的高级学校(Higher Grade
Schools)实验;以及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承认。 - 1904年法规的影响:1904年,教育局(Board of Education)的新中学法规设定了标准,将中学定义为提供完整、分级、范围更广、程度更高的一般教育的学校。然而,这些法规主要基于文法学校和公学的传统,阻碍了具有准职业性质的中学的进一步发展(如高级学校和技术日校)。
- 技术教育发展:初级技术学校(Junior Technical Schools, JTS)于1913年成立,旨在为学生提供工业或商业职业的准备,并避免职业培训过于狭隘。
第二章:中学和初级技术教育的现有提供状况
本章提供了关于中学(文法学校)和初级技术教育的统计数据。
- 中学分类:中学(文法学校)分为五种行政类型(基于公共资金的接受情况)和四种传统/社会类型(如地方议会中学、非地方性公学、私立学校等)。
- 增长趋势:1914年至1937年间,获得资助的中学(Grant-aided Secondary Schools)和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学校平均规模也有所增大。然而,近一半获得资助的学校学生人数少于300人。
- 学生来源与学制:到1937年,约77.0%的学生来自公立小学。学制稳步延长。16岁及以上的学生数量占11至16岁学生的近八分之一,或占总人数的九分之一。
-
特殊学位(Special
Places):1933年引入了“特殊学位”制度取代“免费学位”(Free Places),旨在确保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考试评定)能够入学,而不受贫困限制。 - 课程与考试:第一学级考试(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对16岁以下学生的课程有显著影响,使其趋于固定和狭隘。1926年至1937年间,主要科目(英语、法语、数学、历史、地理)的入学百分比变化不大,但宗教知识和植物学下降,生物学(Biology)上升。
-
毕业去向:离开学校的学生中,60%到70%从事所谓的“白领职业”(black-coated
occupations),如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商业或文书工作。
第三章:11岁以上至16岁以上儿童身心发展要点概述
本章讨论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教育意义,强调了这一阶段对教育规划的重要性。
- 身体发展:讨论了青春期的骨骼生长,脊柱弯曲(脊柱前凸、青少年脊柱后凸和侧凸),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的影响,生殖系统(青春期和月经),以及风湿病。
- 心智发展:概述了青春期的一般特征,智力特征(一般智力,个体差异增加),特殊智力能力、运动和感觉能力。讨论了注意力、记忆力、意象和推理的发展。
- 形式训练和训练迁移:指出形式训练或心智迁移的学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 情感发展:描述了一般情感特征、社会冲动、自我肯定与顺从、好奇心、抑郁情绪、青少年的表象矛盾和自我意识–。
第四章:文法学校的课程
本章详细探讨了文法学校课程的原则和内容,特别是针对那些在16岁左右离校的学生。
- 课程再思考的必要性:课程往往趋向一致性。现有课程主要是为打算升入大学的学生设计的,而85%的学生在16岁左右就离校了。
- 课程原则:学校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符合其特殊需求的、促进个体自由发展的生活。教育目标应由社区、家长和教职员工共同塑造。
- 内容建议:课程重点需要改变。对于16岁离校的学生,学习课程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完整性,而不是仅仅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 知识研究的统一原则:应以英语(包括阅读理解、口头和书面表达、历史、地理、英国文学和宗教)为中心核心。
- 语言:应学习至少一门外语,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应侧重于阅读能力。
- 数学与科学:建议减少数学时间,但应教给所有人。建议在科学教学中,通过通识科学(General Science)课程,使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 非学术性学生:应修改课程以适应“非学术性学生”的兴趣。经济学在16岁前不适合作为特定科目。
- 课程组织:建议前两年采用共同课程,然后在13岁后设立平行班级以适应不同的能力。
- 课程拥挤与考试:必须减轻课程负担。迫切需要改革学校证书考试。
- 乡村文法学校:建议赋予课程“乡村色彩”或“农业偏向”。
- 学校作为社会:讨论了学校规则、自我管理(如级长制度)、“寄宿家庭”(House)系统和导师制度。
第五章:宗教经文(Scripture)
本章提出了关于宗教经文教学的具体重要建议。
第六章:委员会推荐进行实质性变革的某些其他科目
本章专门讨论了英语、古典学、数学和通识科学的详细变革建议。
第七章:学校证书考试(The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本章讨论了学校证书考试的历史、目的和改革的必要性。
- 考试影响:考试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6岁以下学生的课程。
- 双重功能:考试具有双重功能——既检验文法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又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替代品。委员会认为不应仅凭此考试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 改革重点:应减少课程内容,并允许在不同科目中设置不同范围的试卷。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第八章:技术中学与其他技术学校
本章处理职业和准职业学校,并正式提出技术中学的设立。
- 初级技术学校(JTS):JTS成功避免了过早的职业专业化。
- 技术中学(THS)提案:委员会建议将以工程和建筑行业为基础的JTS转型为技术中学,地位应与文法学校平等。
- 招生与课程:THS应招收11岁以上的学生,提供五年制课程(11+至16+)。招生应基于统一的选拔考试,并考虑家长的意愿、小学报告和面试。
- 地位与证书:THS的特殊教育价值在于其与技术学院的教职员工和设备联系。建议为THS的学生颁发离校证书,但不应强加外部考试,证书应基于内部考试,并由教育局认可。
- 其他技术学校:委员会不建议将初级商业学校或家政学校转型为THS,因为它们缺乏类似的知识训练。
第九章:行政问题
本章讨论了实现中学教育改革和地位平等所需的行政措施。
- 地位平等的核心:实现地位平等(Grammar, Technical High, Modern Schools)至关重要。
- 行政改革:建议:
- 制定新的中学教育法规(Secondary Code),涵盖所有三种学校类型。
-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班级规模、校舍规划和教师编制采用类似的标准(除非课程差异证明需要例外)。
- 所有中学应实行统一的最低离校年龄。
- 应制定教师职位编制(Establishments of Teaching Posts),以确保教师薪酬不过分依赖于学校类型。
- 招生和资源:建议文法学校和技术中学应保证每年招生比例达到“中学学龄组”的15%,以确保足够的教育资源。
- “100%特殊学位”系统:建议普遍采纳“100%特殊学位”系统,以确保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学生是最能从教育中受益的群体。
- 学生转移:必须创建行政机制,定期审查学生分布,并允许学生在13岁左右根据教育考虑在不同学校间转移。
第十章:威尔士问题
本章重点讨论了威尔士教育系统的特殊挑战。
- 《威尔士中等教育法,1889年》:指出该法案对技术教育的提供相对忽视。
- 课程需求:讨论了在某些地区修改文法学校课程的需求,以及在小型学校中提供替代性技术课程的困难。
- 双语问题:涉及威尔士的中学教育中的双语挑战。
- 特殊科目:强调了提供艺术和手工艺、演讲训练、音乐、戏剧艺术和威尔士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主要结论、建议和提案摘要
本章提供了委员会主要结论、建议和提案的总结。
总结与洞察
这份报告在英国中等教育史上占据了关键地位,因为它不仅追溯了文法学校课程从七艺到19世纪科学和现代语言挑战的历史演变,更重要的是,它在行政层面和课程理念上,为英国战后教育改革(尤其是三元系统,尽管本报告仅涵盖其中两元)奠定了基础。报告的核心洞察是:教育不应由社会阶级决定,而应由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决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课程的现代化(尤其是对于16岁离校的学生)和行政制度的统一,以消除不同类型学校间的地位差距。
如果将传统文法学校的学术课程比作一艘古典帆船,其优势在于其古老而强大的导航传统,但它不适应现代海洋的多样化需求。本报告则如同一个现代化的船坞总规划:它承认帆船的价值,但建议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课程改革),使其不再仅为远航(大学)服务,也适应短程贸易(16岁离校)。同时,它还规划建造新型的蒸汽船(技术中学),专门服务于工业航线,并坚持要求所有类型的船只(学校)在行政待遇和声望上必须平等,从而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选择最适合他/她的交通工具,实现地位的“地位平等”(Parity of Este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