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212
《跨部门东方、斯拉夫、东欧和非洲研究调查委员会报告》
Report
of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mmission of Enquiry on Oriental, Slavonic, East
European and African Studies
《跨部门东方、斯拉夫、东欧和非洲研究调查委员会报告》概述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对东方、斯拉夫和非洲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报告认为,鉴于英国的帝国责任和全球利益,这些研究的现有水平不足,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凸显了对这些地区深入了解的迫切需求。委员会建议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以建立强大的大学院系,平衡语言学习与相关背景学科,并着重培养年轻学者和研究人员。报告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包括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并为官方服务、商业界以及公众提供适当的培训课程,以将这些研究提升到与其他人文科学相当的学术地位。
这份报告于 1947 年由英王陛下文具局出版,是外交大臣授权成立的委员会(由斯卡布罗伯爵担任主席)的调查结果。它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委员会于 1944 年 12 月任命),其核心目标是解决英国在战争中暴露出的一个关键缺陷:对世界上许多非西欧文明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报告一致认为,现有设施“有损于我国和人民的声誉”,且若不进行干预,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第一章:引言 (Chapter I: Introduction)
本章概述了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方法和宏观结论。
- 职权范围与背景: 委员会的任务是审查英国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关于东方、斯拉夫、东欧和非洲语言及文化的设施,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告指出,二战期间,英国军队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和动员盟友支持,急需对各国人民的了解,但英国对此准备不足。在战后建立联合国和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混乱的背景下,增进对远近邻邦的理解变得至关重要。
- 研究范围: 报告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所有亚洲、所有非洲、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瑞典、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以东)。这些地区居住着近五分之七的世界人口。
- 方法: 调查主要集中在大学和大学学院,但也涉及中学、成人教育及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委员会将研究领域细分为七个区域板块(如近东/中东、远东、俄罗斯、非洲等),并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委员会进行研究。
- 结论: 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鉴于这些研究对国家和后代的重要性,必须停止允许现状继续下去或恶化。
第二章:现状 (Chapter II: The Present Position)
本章回顾了这些研究在英国的起源、战前状况、战争期间的发展以及存在的缺陷。
- 研究起源:
- 东方研究: 近东/中东研究历史最长,牛津和剑桥分别在 1632 年和 1636 年设立了阿拉伯语讲席。印度和僧伽罗研究则起源于东印度公司及其公务员(如威廉·琼斯爵士)。远东研究中涌现过杰出学者(如阿瑟·韦利、莫里森和理雅各),但始终未能像闪米特或印度–雅利安语文学那样建立起强大的传统。
- 斯拉夫和东欧研究: 俄语研究可追溯到 16 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时期,但在 19 世纪末才进入大学。
- 非洲研究: 起步较晚,直到 19 世纪末非洲内陆地区才享有进行科学数据收集所需的稳定条件。
- 战前大学设施: 战前,除俄罗斯语言、世界历史和地理外,这些研究通常在大学之外很少进行。印度和僧伽罗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牛津、剑桥和伦敦。远东研究在伦敦、牛津、剑桥和曼彻斯特有教职(部分由庚子赔款资助),但缺乏平衡的学位课程,例如,战前十年剑桥只有四名学生阅读中文,曼彻斯特只有五名。非洲语言教学则集中在伦敦的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 (S.O.A.A.S.)。
- 战时发展: 战争期间,由于对语言培训的特殊需求,政府设立了语言奖学金,并向 S.O.A.S. 和斯拉夫研究学院输送了大量军事学员,特别是中文和日文。
- 现状分析与缺陷: 委员会总结了现有设施的六大缺陷:缺乏系统组织;忽视非语言学科(如历史、社会学);缺乏海外联系;研究机会有限且资金不足;图书馆不完善;未能吸引足够的本国学生。
- 原因: 核心原因在于英国普遍存在的“传统排他性”,倾向于无视或轻视与自身文化差异较大的文化。这导致了资金不足、缺乏连续的学术传统,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章:这些研究对国家的重大意义 (Chapter III: The National Importance of
These Studies)
本章论证了这些研究对英国国家利益和世界事务的绝对重要性。
- 基础意义: 一个缺乏扎实学术基础的国家,在处理世界事务时将准备不足。
- 战争的连接: 二战极大地拓宽了英国人的视野,成千上万的英国军人接触了东欧、中东、亚洲和非洲人民。这种因战争而激发出的“求知欲”,现在需要学术界用知识来维持和滋养。
- 特殊政治因素:
- 亚洲: 亚洲(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的民族主义兴起要求英国必须建立在相互兴趣和文化成就基础上的新关系,否则随着政治控制的放松,英国将失去与亚洲人民的密切联系。
- 苏联: 苏联作为国际组织和世界事务中的重要力量,要求英国必须对其语言、生活方式和成就拥有健全和准确的了解。
- 殖民地: 殖民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对非洲殖民地的责任,都要求英国通过知识和充分的研究来避免因缺乏理解而导致意图失败。
- 实际职业需求: 官方服务(如外交、殖民地、三军)及贸易、工业和金融界,都迫切需要掌握语言和背景知识的人才。
- 目标: 为了使这些研究在英国生活中占据应有地位,必须开展有组织的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建立学术传统;提供职业培训;满足和发展公众兴趣。
第四章:建立学术传统 (Chapter IV: The Building Up of an Academic
Tradition)
本章提出了实现第一大目标——建立学术传统——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 建立强大的院系: 必须建立强大的、提供多种教学的大学院系,不能仅限于资助孤立的教席。鉴于这些研究的国家重要性及其对研究生、职业培训、研究等职能的承担,这些院系应独立于本科生的需求而发展。
- 平衡:
- 语言与相关学科的平衡: 必须在语言和同样重要的相关学科(如历史、哲学、经济学)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报告强烈警告,不应过度强调纯语言学,以免学者陷入“语文学的恍惚”而忽视现实世界。
- 古典与现代的平衡: 应该将古典研究与当今的东方或西欧文明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活力。
- 融合与研究: 必须将这些研究与更广泛的人文和科学学科网络进行融合,扭转英国文化“纯粹是西方”的省级观念。应大幅增加研究投入,涵盖文学翻译、历史研究、语言学(词典和教科书)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
- 教师与联系: 建议大学教师应定期(不应超过三年)与相关国家保持联系,以保持教学活力。建议逐步扩大教职(“宁缺毋滥”),初级职位应由有前途的年轻学者担任。
- 分布和集中: 建议不应完全集中在伦敦,而应在牛津、剑桥、伦敦以及北部和苏格兰的其他大学建立强大的中心,以鼓励多样化和健康的竞争。伦敦大学应承担对所有领域和无法在多个大学处理的语言进行全面研究的责任。
- 研究生奖学金: 鉴于缺乏合格的学者,最紧迫的需求是选拔和培训年轻学者。建议在未来五年内,由财政部拨款提供总计 195 个 研究生奖学金,为期三至六年,其中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需在相关国家度过。
- 海外中心: 建议复兴和发展现有的英国学术机构(如耶路撒冷、巴格达的考古学校),并在中国建立一个由非政府学术机构控制的英语研究机构。
第五章:职业培训 (Chapter V: Training for Careers)
本章讨论如何为将前往海外工作的公民提供适当的培训,以实现第二大目标。
- 官方服务: 过去政府部门对现有设施利用不足(出于节省开支或规划不足)。但现在各部门(包括外交、殖民地服务、陆海空三军)都表明了增加利用语言和背景知识培训设施的意愿。
- 德文郡委员会的殖民地服务培训新计划(将培训分散到牛津、剑桥和伦敦,并引入服役后进修课程)被视为重要的、系统的大学合作范例,值得其他政府部门借鉴。
- 商业、工业和金融: 尽管许多企业过去态度令人失望,但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战后新环境使此类培训变得更加必要。
- 企业普遍倾向于“背景”知识,以帮助员工融入当地文化,而非纯粹的语言学。
- 课程应为 短期全日制(通常为三个月)。委员会建议,这些课程应包括现代语言入门(作为学术基础不可或缺)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和现代历史等背景科目。
- 公务员考试: 建议公务员委员会应考虑在行政级别考试中保留现有语言,并新增如“中文或日文”及其相关历史文学、土耳其语、斯拉夫语和现代希腊语等可选科目,以避免对学生造成阻碍。
- 海外培训: 建议应将入门培训放在英国进行,并辅之以在海外由高素质学者提供专业监督的后续深造。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中心被视为成功的海外培训范例。
第六章:公众兴趣的发展 (Chapter VI: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terest)
本章讨论了如何满足和发展公众对这些区域日益增长的兴趣,以实现第三大目标。
- 重要性: 发展公众兴趣不仅有助于国际理解,还能为大学研究提供外部刺激,防止学术工作陷入狭隘的圈子。
- 学校教育: 重点应是让 15 至 18 岁 的学生接触能够拓宽他们想象力的影响。建议应努力使教师有机会去相关国家旅行;中学历史和地理教学应更多关注东欧、亚洲和非洲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在中学毕业后,应推广俄语教学,并探索引入阿拉伯语、中文、现代希腊语等语言。
- 普通公众: 提高公众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主要在于提高非官方书籍、电影和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权威性。
- 机构与设施:
- 博物馆和图书馆: 它们拥有丰富的亚洲艺术和人种学藏品,但在战后面临人员不足和建筑短缺的问题。建议应增加博物馆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能够出国旅行,以刷新知识。
- 东方中心: 强烈支持在伦敦建立一个宏伟的东方中心,作为英国尊重和关注亚洲文化的象征和焦点,这将极大地促进公众的想象力和兴趣。
- 个人接触: 强调通过个人接触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建议通过确定海外访客的特定兴趣,将他们介绍给英国拥有相似兴趣的同业人士。
第七章:建议摘要 (Chapter VII: 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本章总结了报告的关键建议,包括:
- 政策: 这些研究具有国家重要性,呼吁政府给予明确指导和更大的财政支持。
- 学术传统: 建立强大的大学院系,平衡语言与文化研究;在五年内设立 195 个 研究生奖学金;在海外建立研究中心(如中国英语研究机构)。
- 职业培训: 确保大学能够满足官方服务的培训需求;为商业人员提供短期入门课程;建议修订公务员考试科目。
- 公众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东欧、亚洲和非洲的关注;支持博物馆和图书馆发展;在伦敦建立东方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