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220
《杜威教育选集》John Dewey Selected Educational
Writings

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著作和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和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文献首先讨论了实用主义的起源,尤其是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 S. Peirce)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关系,强调观念的意义在于其实用后果,而真理在于它是否「有效」。随后,选文深入阐述了杜威对教育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概念,认为思维和智慧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工具,用于解决问题和促进经验的持续成长与重组。在教育实践方面,杜威主张学校应作为社会生活的形式,课程内容必须与儿童的现有经验和内在冲动相连结,透过动手操作和社会活动来培养民主精神与有效的道德行为,而非依赖外部权威或死记硬背。
本书由 F. W. Garforth 编辑并撰写导论和评论,旨在呈现约翰·杜威这位被公认为上个世纪美国教育界最伟大人物
的教育思想。杜威结合了哲学家和实践教育学家的角色,非常适合阐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使他的著作对师范生特别有价值。
由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他的哲学(即实用主义或称工具主义)密不可分,编辑在导论中概述了其实用主义的主要特征,并在附录中收录了阐明其哲学立场的段落。编辑的目标是透过精选文段,展现杜威思想的诸多面向。
以下是书中主要章节的内容摘要:
1. 我的教学信条 (My Pedagogic Creed)
本章写于 1897 年,反映了杜威对大学实验小学(University Elementary
School)实验初期的热忱。
- 核心理念: 教育即是成长(growth),是一个过程(process),而非为未来生活所做的准备(preparation)。教育是一种「经验的持续重建」(a continuing reconstruction of experience)。
- 个体与社会: 孩子是核心,其发展决定了方法和学科的呈现顺序。个人是社会性的,学校应是社会生活的延续与简化,提供真正的道德训练。
-
社会作用: 教育被视为「社会进步与改革的根本方法」(fundamental method of social
progress and reform),对社会的自我改进至关重要。
2. 杜威学校 (The Dewey School)
本章描述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小学(创立于 1896 年)的目标和方法。
- 实验目的: 学校旨在探讨如何弥合学校与家庭、小区生活之间的隔阂,如何让历史、科学和艺术对儿童具有实际意义,以及如何让正式学习(如读、写、算)从其他研究和活动中自然产生,并将符号视为工具。
- 强调实作: 着重于手作(manual work)和「职业活动」(occupations),如木工、烹饪、缝纫和编织。这些活动能培养合作的社会精神、勤奋、巧思和创造力。
- 纪律与道德: 学校的纪律和秩序来自于社群生活本身,源于孩子对工作的尊重和对社群中他人权利的意识。
3. 学校与社会 (The School and Society)
本章源于杜威 1899 年的三场讲座,讨论了学校与小区生活的关系。
- 社会变革: 探讨了工业化对社会经验带来的贫乏,指出学校应透过手工作业来弥补这一不足,并将学校自身转变为一种活跃的小区生活形式。
- 儿童生活: 批评传统学校的被动倾听和集体教学模式,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哥白尼式革命」。儿童的冲动(如社会性、建设性、探究性、表达性)是教育的自然资源和未投资的资本。
- 学习的社会性: 强调语言主要是一种社会工具,应在真实的交流需求中学习。集体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能培养社会合作精神,取代个人竞争。
- 教育浪费: 杜威指出教育中的浪费源于隔离——学校系统内部以及学校与生活之间的隔离。
️ 4. 儿童与课程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本章阐明了杜威对课程的看法,批评了传统的学科中心制和极端的儿童中心制。
- 统一的实体: 杜威认为儿童的经验与课程(即社会累积的知识)之间的对立是虚假的,两者是「同一实体的起始项和终结项」。教育过程就是两者之间「适当的互动」。
- 逻辑与心理: 课程存在着逻辑(成人井然有序的、分类的知识,如已完成的地图)和心理(在儿童发展经验中的材料,如探险者的笔记)的双重性。
- 心理化: 教师必须将课程「心理化」,即转化为儿童当下的、个人的经验。若未能如此,学科将沦为徒具形式、象征性、缺乏动机的僵硬材料。课程(作为指导)的价值在于它能引导和丰富当前的经验,而非取而代之。
5. 心理学与教育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本章旨在阐明杜威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
- 儿童与成人: 批评传统教育将成人(拥有特定专业化目标与习惯)的心理学观点套用到儿童(其天职是全面成长)身上。
- 心理学的转变: 当代心理学将心智视为社会生活的功能,而非纯粹的个体事务;将心智视为成长的过程,而非固定不变、具备相同心灵官能的实体;并认为智力、观念和感觉隶属于行动(action)。
- 努力、思考与动机: 真正的努力不是纯粹的紧张或蛮力,而是在遇到困难时,活动能持续进行,衡量了活动对个人的吸引力。困难的作用是唤醒思考(reflection)。有教育价值的努力与「思虑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相关,而非与单纯的劳累相关。动机应从学科内容本身与儿童现有能力及成长之间的联系中找到。
6. 教育中的民主 (Democracy in Education)
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是他工具主义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
- 民主核心: 民主意味着「解放智力以实现独立的效能」。
- 教育缺陷: 当代教育有两大缺陷:
- 限制教师: 教师在课程和方法上责任过少,智力受到限制,成为服务性而非具备专业经验的群体。改革需要赋予教师发挥智力的最大空间。
- 限制学生: 儿童的智力活动受到现成材料的限制,未能提供第一手经验和探究问题的机会。
- 方法论: 智力有效运作的途径体现于科学方法:第一手经验、专注于问题、测试想法。学校应成为获取和测试经验的场所。
7. 教育中的道德原则 (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
本章区分了实际影响行为的「道德观念」与仅仅是关于道德的「观念」。
- 社会责任: 学校的道德责任是对社会负责。道德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在所有人类关系中具备「服务性」(serviceableness)。
- 社群生活: 「为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唯一方法就是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必须成为一个胚胎式的典型小区生活,在其中训练道德质量。
- 方法论与道德: 传统教学方法(如被动吸收、竞争)培养了个人主义动机。所有吸引孩子积极能力的方法(如建构、生产)都有机会将道德重心从「自私的吸收」转向「社会性的服务」。
️ 8. 宗教与我们的学校 (Religion and Our Schools)
杜威在排斥超自然主义的背景下撰写了此文。
- 宗教定义: 杜威区分了「宗教」(指历史宗教的仪式、教条)与「宗教性」(religious,指一种「经验的质量」,即对自然与人类共同命运的体认)。
- 主张「自由放任」: 杜威主张,在非超自然主义观点完全确立,且教育机构与现代民主和科学精神协调一致之前,学校应对明确的宗教教学采取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policy)政策。
- 科学与民主: 真正的宗教性应源于对民主和科学所蕴含的价值的探索与发展。美国的公立学校最好是透过促进「社会统一」来服务宗教事业。
9. 教育的目标 (Aims in Education)
本章解释了目标的本质,并将其置于工具主义的框架内。
- 目标即成长: 教育的目标是使个体能够持续其教育,即「持续成长的能力」。教育过程本身没有外在目标,它是其自身的终结和回报。
- 智力行动: 具有目标的行动就是明智的行动。目标是预见结果,用于指导活动,涉及观察、选择手段和制定顺序。
- 反对外部目标: 反对僵化、外部强加的目标,因为它们限制了智力,将手段与目的分离,将活动降格为苦差。
- 目标的性质: 一个好的目标必须是灵活的、实验性的。只有人(教师、家长等)才有目标;教育本身没有目标。好的目标应基于受教育者的内在活动和需求,并能转化为合作的教学方法。
⚖️ 10. 经验的标准 (Criteria of Experience)
本章讨论了如何评估经验的质量,以确保其能「富有成效地、创造性地引导随后的经验」。
- 标准 1:连续性 (Continuity): 所有的经验都会影响后续经验的质量。有教育意义的成长必须促进「持续的总体成长」,而非仅在某个狭隘方向上发展(如成为专业窃贼)。
- 标准 2:互动性 (Interaction): 经验是个体与其环境(包括客观条件和内部因素,如需求、愿望)互动的结果。连续性和互动性的主动结合提供了衡量经验教育意义的标准。
- 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者有责任安排客观条件,使其与受教者的现有能力和需求进行有价值的互动。
-
教育谬误: 传统教育的谬误在于认为某些学科具有内在教育价值,并忽略了「伴随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即态度、好恶的形成,这对未来至关重要。 - 真正的准备: 真正的准备是指在每一个当下,从当前经验中汲取所有意义,这才是长远来看唯一有效的准备。
总结洞察
杜威的选集清晰地展示了他对教育的整体、有机、社会性和实验性的看法。他呼吁将教育重心从僵化的课程转向儿童的成长,将方法论从权威灌输转向智力探究,并将学校从孤立机构转变为民主社群。他不断强调,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其是否为未来做准备,而在于当下的经验质量是否能够促进持续的、有方向的成长。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二元论(如心智与身体、手段与目的、儿童与课程的对立),主张透过「经验的重建」来达成生活的统一和智力的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