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096

 

《海外教育进展》

EducationaI
Advancement Abroad

 


 

本书概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它们包含了来自法国、奥地利、美国、荷兰、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挪威、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撰写的文章或摘录。文章讨论了教育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例如从双轨制向统一学校(如德国的“Grundschule”和奥地利的“Einheitsschule”)的转变,并强调了成人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改革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如奥地利的“Arbeitsschule”和美国的初级中学)的重要性。此外,这些来源还探讨了教育民主化社会阶层对入学机会的影响教育中精神与道德培养的回归,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集中控制与地方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

 

《海外教育进展》(Educational Advancement Abroad)由 F. J.
C. Hearnshaw
撰写导论文章,并由 Sir John Adams 编辑,于 1925 年首次出版。该书汇集了十二位专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进展的分析。

导论及第一章:世界教育:一些普遍运动 (World-Education: Some General
Movements)

作者:F. J. C. Hearnshaw 教授

本章概述了教育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的变化。作者指出,在 1914 年初,旧世界走向终结,而世界教育的缺陷在催化世界灾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战前教育的主要缺陷包括:

  1. 过度民族主义 (Excessive nationalism) 将爱国主义煽动成排他性的激情,忽视人类共同利益,导致教育过度关注本国历史、地理、语言和文学,而忽视了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2. 过度物质主义 (Excessive materialism) 过分强调生活的经济层面,使教育服务于物质目的。历史被解释为工业进步和商业发展,地理专注于国家资源和贸易路线,语言沦为国际商业通信工具。
  3. 过度智力主义 (Excessive
    intellectualism)
    智力方面被过分拔高,导致道德和精神方面被忽视。这造成了一代人心智能力远超道德稳定性

战后教育的突出变化体现在普遍运动中,包括:

  1. 扩大教育设施的需求: 要求延长学制,建立更多人才晋升途径(从小学到大学),并增加成人教育的途径。成人教育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有希望的现象之一,丹麦是这方面的先驱。
  2. 拓宽课程范围: 要求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知识范围,从世界主义的视角研究所有主要学科。
  3. 摆脱物质主义的呼声: 远离对历史的经济解释、商业地理、以及过早的经济学预习。
  4. 回归人文学科: 要求更多、更智能地关注艺术和音乐,更努力地培养品格,并充分认可人类精神本性的至高要求。
  5. 教师寻求更大自由: 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拥有更大自由,特别是进行新的教育模式实验的自由。
  6. 抵制宣传: 坚决抵制政府、教育委员会或其他团体利用学校进行政治或特定目的宣传。

本章还提及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实验,如奥地利的 Arbeitsschule工作学校,基于道尔顿原理)和萨克森的 Volksschule民众学校,注重解放纪律、互助和手工艺)。

第二章:法国教育中的民主运动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IN FRENCH
EDUCATION)

作者:Cloudesley Brereton

法国教育系统具有双重性。公共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免费,613岁)和中等/高等教育(部分收费,至 17 岁或以上)。历史上,拿破仑建立了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和大学),而初等教育则留给私人或宗教机构。

主要的民主障碍:

  1. 费用和奖学金制度: 虽然存在奖学金,但数量有限,且往往授予中产阶级或政府官员的子女,而不是工人阶级。
  2. 体制组织冲突: 中学(lycée)的真正中学教育从 11 岁开始,而小学教育在 12 13 岁结束。这迫使贫困儿童过早地做出选择,放弃小学文凭或落后一年,使得他们更容易进入职业学校而非文化修养更高的中学。

改革尝试包括引入不含拉丁语的现代教育,以吸引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中学。

M. Leon Berard 的改革(1923 年)旨在恢复与拉丁语和希腊语相关的文化,规定拉丁语必修四年。该改革试图通过统一的竞争性考试将小学和中学初级班联系起来。然而,批评者认为拉丁语障碍对工人阶级儿童是不可逾越的,并且这项改革减少了科学和数学的课时。随后,由于 M. Poincaré 在选举中失败,M. Berard 的改革在拉丁语和希腊语方面遭遇了完全的倒退。

第三章:奥地利的改革 (REFORMS IN AUSTRIA)

作者:M. C. Schmid-Schmidsfelden 教授

奥地利自 1774 年以来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系统,这使得大规模测试新思想成为可能。改革的核心是全民国民教育Einheitsschule,统一学校)的全面计划。该计划旨在将专业化推迟到 14 岁,以培养更强的团结精神,并为发展较慢的孩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初等教育的内在改革基于国际教育运动,如德国的 Arbeitsschule(工作学校)理念。

  • 新方法: 从传统的接受式 Lernschule(学习学校)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和观察教学。
  • 课程: 放弃僵化的时间表,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开展课堂工作。通过学校散步等活动在校外获取新材料。
  • 评估: 采用详细的、包含约 80 项内容的儿童描述,而非传统的报告

中等教育的改革包括创办 Deutsche Mittelschule(德国中学),该校强调母语教学、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将外语学习推迟。这将作为未来Allgemeine Mittelschule(全民中学)的模式,目标是统一 14 岁以前的所有初级中等教育。

奥地利还建立了 Bundes-Erziehungsanstalten(国家寄宿学校),旨在培养真正的公民,并通过减免学费使之对所有达到知识标准的儿童开放。

尽管地方当局提供帮助(例如维也纳免费提供学习用品),但由于日内瓦计划,奥地利面临经济紧张,被迫削减支出,包括提高师生比和解雇教师。

第四章:美国教育的进步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Sir John Adams

美国教育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统一性,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路径是直接且连贯的,与欧洲的双轨制(初等和中等并行)形成对比。

挑战与重组:

  • 威胁: 教会和社会不宽容助长了私立学校的蔓延,这可能导致新的双轨制
  • 教育时间压缩: 美国致力于减少在初等教育上花费的时间。传统的 8-48 年小学,4 年中学)模式正向 6-3-3 模式转变,引入了初级中学 (junior high school)
  • 高等教育重组: 出现了将第一学位工作转移给初级学院 (Junior College) 的趋势,反映了初级中学与中学的关系。未来可能发展为 4-4-4 模式

州立大学的影响力逆转: 过去大学主导学校课程,但现在州立大学受州教育控制委员会管理,该机构也管理中小学。在州立系统中,学校的需求(如家长和雇主的要求)可以反过来影响和塑造大学的课程设置。

教育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中学数量的激增(自 1890 年以来平均每天建立一所)和中学入学率的提高。

系统弱点:

  • 高文盲率: 尽管教育发展迅速,但文盲率高达 6%,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移民(尤其来自欧洲东南部)和移民元素的隔离。
  • 义务教育法执行不力: 缺勤率高。
  • 单教师学校: 存在大量效率低下的单教师学校(约 20 万所),但集中式学校的出现正在迅速减少这一数字。

积极因素: 公众对教育需求的敏感性,例如每年举行的教育周,关注改革和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第五章:荷兰的改革 (REFORMS IN HOLLAND)

作者:P. A. Diels

荷兰教育深受宗教影响,社会分裂为众多教派。

1920 年教育法》 结束了公立学校与非公立学校之间的长期斗争,非宗派学校获得了与公立学校相同的公共资金权利,导致非公立学校数量激增。

同年,公立学校引入了统一学校” (eenheidsschool) 理念,其后果之一是小学七年级以前禁止教授法语。鉴于荷兰的国际地位,许多人质疑这一改变的合理性。

新趋势包括对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加。荷兰代表团考察了英格兰的道尔顿计划 (Dalton Plan),认为它有助于放松传统的班级教学体系,该计划正在荷兰许多学校中推广。

教育结构: 所有类型的学校,包括大学(四所国立、一所加尔文教、一所罗马天主教),都存在宗派划分Lyceum 是一种介于中学和古典中学之间的折衷模式,将学生的分化决策推迟到二年级结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欢迎。

第六章:加拿大教育的最新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CANADA)

作者:E. A. Hardy

加拿大是一个由九个省组成的联邦,根据宪法,每个省在教育事务上拥有绝对和唯一的管辖权。尽管如此,各省都拥有对教育的热情。

行政特点: 教育权力由省政府(控制课程、师资培训、监督)和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学校、聘用教师)共同分担。联邦政府曾两次提供大额拨款(各 1000 万美元)用于技术教育农业教育,取得了巨大价值。

发展亮点:

  • 安大略省通过延续学校continuation
    schools
    (乡村小型中学)扩大了中等教育的普及。
  • 西部省份加拿大化外国出生人口和学校健康工作方面表现突出。
  • 市镇努力: 大幅增加教师薪资(如多伦多 1920 年增加 25%)。在较小的城市,出现了将学术、技术和商业教育结合的综合中学 (composite high school) 趋势。

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组织(如各省联盟和加拿大教师联合会)迅速发展,旨在改善教师的财务状况和工作条件,并将教师地位提升至与其他专业相等的水平。

大学发展: 提高了入学要求(与中学一年的学习量相当)和发展了研究生研究工作(例如 F. C. Banting 博士发现胰岛素)。

公共参与: “家庭与学校俱乐部的成立刺激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兴趣。边疆学院” (Frontier College) 为伐木营和建筑工人提供教育。

帝国方面: 加拿大积极通过帝国联盟海外教育联盟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进行教师交流

第七章:斯堪的纳维亚 (SCANDINAVIA)

作者:Principal Per Skantz

本章分别介绍了瑞典、挪威和丹麦的教育状况,重点关注将学校系统民主化的努力。

瑞典:

  • 历史上小学与博学学校联系甚少,双轨制并行。
  • 1918 年正常大纲》将小学从智力主导型转变为手工工作学校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
  • 延续学校 1918 年起强制入学,提供与农业、工业和商业相关的实用培训。
  • 存在强烈的统一学校需求,皇家委员会(1922 年)建议建立六年的初等教育,随后是四年中学和三年高中。

挪威:

  • 1921 年最终建立了统一学校系统
  • 基础是七年制小学,随后是三或四年制中学和三年制高中。
  • 语言学习时间减少,拉丁语课程很短,希腊语为自选。
  • 建立了乡村高中” (Country gymnasia),将高中设在农村地区,以服务农村儿童。

丹麦:

  • 教育主要由市镇负责,国家提供经济支持和一定控制。
  • 1919 年的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统一学校系统。
  • 提出了免试青年学校,目的是更彻底地进行公民公共职责培训,不受考试约束,受到丹麦民众高等学校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的共同结论: 正在努力将教育系统民主化。教育理念从赫尔巴特的智力主义转向洛克和斯宾塞的自然主义/意志主义工作学校理念正在迅速发展。

第八章:德国 (GERMANY)

作者:Dr Elisabeth Rotten

德国教育改革的背景是自 1918 年以来各邦政府频繁的政治变动,以及长久以来中学和小学之间的隔离。

历史问题: 普鲁士的军事精神在学校中造成了有害影响,强调外部纪律和服从。此外,精英教育与工人阶级教育之间存在屏障。

新的教育精神: 20 世纪初,Herman
Lietz
等人创建了乡村教育之家
(Landerziehungsheime)
,倡导亲近自然、师生友谊、手动训练和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个体化工作。

汉堡自由学校的实验: 1918 年后,激进的汉堡教师获得了自由教学的许可,不受课程和纪律的限制。这些自由学校的经验被视为在最大自由与责任感相结合方面取得成功的典范。

官方改革:

  • 魏玛宪法规定教育应培养民族和解与宗教宽容精神。
  • 《基础学校法》 (Grundschulgesetz) 具有重大社会影响。规定所有 6 10 岁的儿童必须上同一种公立小学,取消了为升学做准备的收费学校(最迟 1930 年关闭)。
  • 跨宗派学校: 宗教教学自愿;不同教派的儿童一起受教育。
  • 教师培训改革: 旨在为小学教师提供扩展教育并确保其进入大学的权利。部分州建立了 Aufbauschule(针对 14 岁以上的小学毕业生,提供大学入学资格)。

高级中学类型(普鲁士法令): 划分为古典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gymnasium)、高级实科中学(Ober-Realschule)和德国高级中学(Deutsche Oberschule)。

改革者们追求的是适应性强的弹性统一学校” (elastische Einheits-schule),避免僵化的专业化。

第九章:意大利的教育改革 (EDUCATIONAL REFORMS IN ITALY)

作者:Professor Piero Rebora

意大利教育长期以来是完全的国家垄断,高度集中且官僚主义。虽然理论上系统优秀,但存在严重的精神缺陷。主要问题是机械化控制、缺乏民族道德感,以及中等教育中过度偏重智力,忽视了品德、人道、美学和宗教等方面(如缺乏体育和艺术教育)。

Gentile 的改革(1923 年) 旨在进行内部、精神上的改革。

  • 核心: 改革教师,强调教育是一种需要不断文化重塑和教学精力的精神活动使命
  • 主要原则: 行政和教学弹性;发展延续学校;更严格地执行义务教育法;加强中等教育中的古典方面;对大学候选人进行严格筛选。
  • 道德和宗教: 道德和体育教育得到更多关注。在小学中恢复宗教教育,被视为所有初等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 教学法: 地方教育当局获得更多独立性,可以根据地区需求调整规则。教学大纲仅作为指南,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充分自由。教科书被修订,强调经典作者和民间文学。
  • 考试改革: 废除了毕业考试,代之以入学考试,赋予学校选择学生的权利。
  • 教育自由: 国家不再保留教育垄断权,鼓励私人机构竞争,即实行学校自由” (la libertà della scuola)

第十章:日本 (JAPAN)

作者:John H. Nicholson

日本教育系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维护国家完整和民族精神

指导原则: 对天皇的忠诚是所有政治思想的核心,公民个体与国家密不可分。日本采用西方学习是作为一种国防措施,不受教条式抵抗。

管理和结构: 采用中央集权控制。教育系统结构(小学、中学/女高、高等学校、大学)受德国古典中学和实科中学影响,划分了文学科学路线。

教育特点:

  • 科学教育: 重点突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注重一般科学原理和实践设备。
  • 体育训练: 继承了旧武士道的习俗(摔跤、柔道、剑术),与西式体育并存,强调勇气和自控。
  • 道德教育: 占有突出地位,旨在将古代武士 (samurai) 的理想传播给所有社会阶层。商业学校特别教授商业道德,以提升历史上地位低下的商人阶层。
  • 语言: 尽管存在音节拼音,但保留了传统文字。日语学者大规模创造新词汇来适应西方科学和工业术语。

评价: 初等教育系统坚实,但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学位数量仍严重不足,竞争残酷。帝国政府控制高等教育,五所帝国大学强调研究

第十一章:澳大利亚的最新发展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USTRALIA)

作者:E. R. Garnsey

澳大利亚由六个州组成,每个州都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协调教育体系。新南威尔士州在体系演变中具有主导影响。

体系特点与改革:

  • 国家控制:1880 年公共教育法》撤回了对宗派学校的国家资助,建立了教育部门的国家控制。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
  • 私立学校监管:1916 年公共教育修正法》要求所有 7 14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有效
    (efficient)
    的教育,所有学校(包括私立学校)必须由教育部长认证。
  • 新的理想(1899 年后): 认识到官僚主义教育体系结果不尽人意,转向旨在将儿童培养成有用的公民的体系。1922 年初等教育大纲》的目标是提供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强调个人修养和智力发展。
  • 教育阶梯: 新南威尔士州建立了全面的教育协调体系,通过各种证书(如合格证书、中级证书)将儿童引导至不同等级的学校,直至大学或师范学院。
  • 覆盖范围: 为偏远地区的儿童设立了半日制学校、周末学校、巡回指导员和函授学校(效果显著)。

师资培训: 进行了彻底改革,取消了学生教师制度,建立了与大学紧密联系的师范学院。

职业培训: 认识到重要性,但面临高成本和机会均等化等难题。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将大学作为高等科学技术工作的中心,技术学院处理基础教学和专业应用。

第十二章:印度 (INDIA)

作者:M. R. Paranjpe

印度曾拥有悠久的文明和伟大的大学。现代教育体系是在 100 年前由英国管理者建立的,完全是外来的。尽管进步显著(拥有 12 所大学,大量学校),但印度仍然是文明国家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文盲率不到 5%

问题和冲突:

  • 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属于文艺复兴类型,文学学习优于自然科学研究。教育机构成为培养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机器,缺乏文化价值。学位被视为获得公职的门票
  • 需求冲突: 经济困难导致教育诉求相互冲突:农村文盲要求普及初等教育;大学人士要求高等教育;经济学家要求技术和职业学校。
  • 民族教育: 在政治动荡期间(如 1907 年、1917 年、1920 年的运动)涌现出民族教育运动,这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
  • 管理缺陷: 管理者过于依赖西方模式,将英国旧式学校的措施引入印度,缺乏发展个性的空间。
  • 入学问题: 许多学生涌入大学,导致大学学位贬值。
  • 教学媒介: 最大的缺陷之一是使用外语(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这阻碍了教育的普及和学生对学科的掌握,但由于旧式教育家控制着大学,这一做法仍在持续。

展望: 印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民众对获取进步表现出日益增长的渴望。印度的教育改革需要停止行政部门平推式的僵硬管理,允许学校根据不同阶层的需求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