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象数钩深图-元-张理
《大易象数钩深图》,一部元代张理所著的易学著作。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周易》中的象(现象、卦象)和数(数字、数理),旨在揭示其深层含义和相互关系。内容涵盖了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核心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解释,阐述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和易学理论的精髓。文本中包含了详细的目录和对各个图的解释,展现了作者对易理的独到见解。
《大易象数钩深图》是元代张理撰写的易学著作,现存的版本经过校勘,包含完整的书目内容。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周易》中的象数义理,通过一系列图示和阐释,揭示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奥秘。
第一部分:天地生成与易学基本原理
- 《太极一之图》:此图阐释了太极作为“一”的起始,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再分为四象、八卦,进而化生万物,体现了天地万物由简至繁的生成过程。它强调了阴阳的对待与流行,以及太极作为万物之原、水火之母、万化之根的地位。
- 《天地大化图》:此图描绘了天地未判时的混沌状态,并指出太极是其中唯一的真实存在。它进一步阐释了乾为男、坤为女,如同水火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关键。天地之大化,即阴阳交感而生生不息的宇宙运行法则。
- 《太极动静自然之图》、《阴阳消长盈虚之图》:这两图主要描述了太极的动静规律,以及阴阳在其中消长盈虚的自然法则。
- 《说卦八法之图》:此图通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解释了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八种基本方式。它将八卦与天地、父母、男女、以及山泽水火雷风等具体事物对应,揭示了卦象的象征意义和变化规律。例如,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长男,坎为水、为中男等。
- 《蓍知太始》:此章探讨了蓍草占卜在易学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蓍草能通达天地之始,知晓太初之奥秘,是圣人用来知晓初始变化的工具。
- 《乾坤体用》:此章论述了乾坤的本体与作用。乾为刚健、为天,坤为柔顺、为地。天地定位后,乾坤居于南北二位,其余六子卦则分布在天地之间,从而形成了万物生化的格局。
- 《方圆之图总论》:此章总论了圆图和方图的易学意义,圆图表示天道运行的圆转无端,方图表示地道万物排列的方正有序。它强调了天地之道在于方圆相济,以及卦象在其中的体现。
第二部分: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演变与应用
- 《卦变为图》:此章阐释了卦爻变化的内在逻辑,指出一卦之中蕴含着十个爻位,圣人通过这些爻位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
- 《八卦互生图》:此章描绘了八卦之间相互生成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与阴阳、水火、日月、金木、男女等自然与人事现象的对应。
- 《后天八卦图》:此图描述了后天八卦的方位布局,强调其与天地定位、万物化生、时序流行等观念的联系。后天八卦方位体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秩序。
- 《先天图后天图动静之图》:此图对比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动静差异。先天八卦主静,展现了天地未生前的本体秩序;后天八卦主动,展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
- 《先天图始得八卦六十四卦之图》:此章详细解释了先天八卦如何从太极一气中萌发,进而演变为六十四卦,构成了易学象数体系的起点。
- 《先天图圆图》:此图阐释了先天八卦圆图的排列方式,以及其所蕴含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生灭规律。它强调了圆图对天地运行法则的体现,以及乾坤相对的宇宙秩序。
- 《蓍原龟藏元气之图》:此图描绘了蓍草和龟甲作为占卜工具,如何储存和显现天地元气,从而揭示事物变化的吉凶。
- 《卦策六爻之图》:此章详细解释了蓍草占卜中六爻的策数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推断吉凶。
- 《蓍策七十九图》:此图进一步细化了蓍策的变化,从七、八、九、六等爻数变化,引申出阴阳的刚柔、奇偶、盈虚等概念,是理解易学变化的微观视角。
- 《大衍之位图》:此章阐释了“大衍之数五十”在易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天地大化之位、元亨利贞之根的意义。
- 《大衍位用图》:此图强调了大衍之数在易学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数目,更是天地万物生化变化的根本法则。
- 《六十四卦周易图》:此图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总体概览,描绘了其方圆之序,是易学体系的核心。
第三部分: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本书接下来详细列举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图示,部分卦有简要描述,但具体释义未在来源中详细展开。例如:
- 《周易圆方图》:阐释了圆图和方图在易学中的应用,圆图象征天道运行的周流不息,方图象征地道万物排列的秩序井然。
- 《周易方图》、《周易圆图》:进一步细化了圆图和方图的易学原理和运用。
- 《周易屯蒙图》:此卦强调了万物初生时的艰难困顿,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生发之机。
- 《周易师比图》:此卦阐释了军队(师)和亲近(比)之道,强调了师出有名、亲近有道的原则。
- 《周易小畜履图》:此卦象征了小有畜养和践履礼仪,说明事物发展从小到大,要循序渐进。
- 《周易大畜噬嗑图》:此卦描绘了大的畜养和啃碎障碍,意味着积蓄力量、排除万难。
- 《周易艮兑图》:此卦阐释了艮卦(山,止)和兑卦(泽,悦)的相互关系,寓意着适时而止与愉悦交流。
第四部分:道器性命与宇宙运行
- 《蓍终准之图》:此章探讨了蓍草占卜的最终标准,强调其对天地万物变化的最终裁定作用。
- 《道器之图》:此章解释了“道”是无形无象的本体,是万物之宗,而“器”是具体有形的载体,是道之显现。道与器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 《性命之图》:此章深入探讨了“性”和“命”的概念,认为性是天所赋予的内在本质,命是天所规定的外在气数。性命的修养在于遵循中和之道,以达至身心和谐。
- 《中和之图》:此章论述了中和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也是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它强调了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的重要性。
- 《太玄之图》:此章可能是对扬雄《太玄》思想的借鉴,阐释了玄作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宇宙本体和变化规律。
- 《天地小化图》:此图阐释了天地之间微小变化的规律,认为小变化也蕴含着宇宙的大法则,犹如阴阳的细微转动,影响着万物生灭。
- 《物类终始之图》:此图描绘了万物种类从始至终的演变过程,强调了物类之间相互作用、生灭不息的自然法则。
- 《蒙昧之图》:此卦阐释了蒙昧之时的蒙养之道,强调教育和启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处于蒙昧中的人获得智慧。
- 《谦豫之图》:此卦讨论了谦虚和安乐之道,强调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以及如何在安乐中保持警惕。
- 《师旅之图》:此卦描绘了军队征伐与行旅的原则,强调行事要顺应时势,把握动静之机。
- 《震巽之图》:此卦探讨了震(雷)和巽(风)的卦象,震主发奋,巽主顺从,二者配合,象征着推动与渗透。
- 《泰否之图》:此卦是《易经》中的重要卦象,泰卦象征天地交泰,阴阳和合,国运亨通;否卦则象征天地不交,阴阳阻隔,闭塞不通。
- 《乾为天之图》:此章从乾卦象数深入阐释了其作为天、父、健、刚等属性,是万物之始,纯阳之体。
- 《坤为地之图》:此章从坤卦象数深入阐释了其作为地、母、顺、柔等属性,是万物之载,纯阴之体。
- 《屯蒙之图》:此章再次提及屯蒙二卦,强调其在天地人道中的特殊意义,即初生之难与启蒙之功。
- 《小畜履图》:此章再次提及小畜和履卦,强调畜养小者、践行礼仪的重要性。
- 《艮兑之图》:此章再次提及艮和兑卦,强调止与说的哲学意涵。
- 《损益之图》:此卦论述了损卦(减损)和益卦(增益)的道理,强调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在损益之间求取平衡。
- 《鼎革之图》:此卦阐释了鼎(烹饪,新旧交替)和革(变革)的道理,寓意着除旧布新、顺应时代变革。
- 《咸恒之图》:此卦描绘了咸卦(感应)和恒卦(恒久)的道理,强调夫妻相感而能长久,是天地人伦的基础。
- 《复姤之图》:此卦描绘了复卦(一阳来复)和姤卦(一阴始生)的道理,象征着阴阳的消长循环。
- 《无妄之图》:此卦阐释了无妄之灾的道理,强调不妄为才能避免灾祸。
- 《太极准天地人图》、《太极准人身天地图》:这两图将太极原理与天地人以及人身对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同构。
- 《皇极生成全图》:此图详细列举了从元一到乾坤,再到火、土、金、木、水以及阴阳、男女等一系列概念的生成演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宇宙生成谱系。
- 《说易卦方图》:此图可能提供了一种解读《易经》方图的方法论,帮助读者理解方图中卦象的排列和变化规律。
总结
《大易象数钩深图》是一部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易学著作。它从最基本的太极、阴阳、八卦概念入手,层层深入,阐释了天地万物的生成、运行和变化规律。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将抽象的易学原理具体化、可视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易学象数之道。作者张理不仅阐述了易学作为宇宙生成论的基础,还探讨了其在人事、性命、占卜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其易学思想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对“皇极生成”的详细列举,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演化模型。尽管部分章节的详细解释未在来源中完全呈现,但其目录结构和已有的描述足以显示本书在易学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