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手册

 

《绿色生活手册》Jeremy Rifkin主编,台湾地球日出版社于1994年首次出版,并在1996年再版。这本手册全面探讨了全球环境危机,从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和物种灭绝等具体问题着手,深入分析了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根源。书中不仅揭示了现代消费主义和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还提出了绿色生活主张,鼓励个人、社会乃至政府采纳新的生态世界观。手册具体章节涵盖了家庭、消费、交通、办公室等多个生活领域的环保实践,提供了超过一百种实际可行的绿色生活方式,旨在引导读者通过改变日常习惯,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实现地球的永续发展。

《绿色生活手册》由Jeremy Rifkin及温室危机基金会的团队编着,何亚威翻译成中文,并由台湾地球日出版社出版。

书名:绿色生活手册 (The Green Lifestyle Handbook) 编著者:Jeremy Rifkin and staff of the Greenhouse Crisis Foundation 中文翻译:何亚威 中文版发行人:杨宪宏 中文版出版者:台湾地球日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1994年3月初版,1996年4月再版 售价:180元

《绿色生活手册》是一本旨在引导读者实践永续生活方式的指南。本书深入检视了现代生活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并提出了超过一百种在居家、购物、办公、开车、小区、信仰或休闲等各方面皆可实行的绿色生活方式,为人类迈向未来的新生态世界观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

核心思想与环境危机根源 本书在绪论中指出,人类正史无前例地面临着全球环境危机,包括地球暖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物种大量灭绝等。这些危机不仅是管理决策不当的结果,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数百年前西方文化发展之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思想、亚当·史密斯强调的物质私利,以及洛克关于「无用之地」需透过劳动转化为价值的观点,共同为西方文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工具,导致了对效率的无止尽追求和过度消费。

书中强调,美国虽然人口仅占世界5%,却消耗了全球13%以上的总资源,并对全球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7%的氟氯碳化物排放量负责,是地球暖化和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凶手。这种「消费过头」的生活方式,已使地球环境随人类恣意满足私欲而付出巨大代价。

建立新的生态世界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倡导一种新的、更精密的科学观和生态世界观。这种新观点强调人类应与大自然「相感应」,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而非掠夺者或旁观者。它呼吁重新思考科技的角色,指出很少有新科技是「中立」的,反而忠实反映了社会对执行权力的价值判断。

书中提出了「向环境借支」的概念,将经济活动视为对地球资源的借贷,而非无限的「成长」。这种观念提醒读者,人类亏欠地球,成长是一种非道德的概念,并促使我们重新定义「进步」为「增进地球全体福祉,使环境永续存在,保护物种世代绵延」。

实践绿色生活的多重面向 《绿色生活手册》的章节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 家庭经济学:从选购高能源效率电器、居家保温、节约水电,到减少垃圾和妥善处理有毒家用品。例如,控制暖气在摄氏23.3度以下,每低一度可节省3%电费;冷气保持在摄氏25.6度以上,每高一度可节省5%电费。
  • 消费习惯:强调避免过度包装、拒用塑料袋、选择再生材料和当季食物,并鼓励购买耐久产品。
  • 交通:建议购买省油车辆、做好维修保养、减少使用冷气、多搭乘公共运输工具、共乘或步行,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办公室环保:提出节约办公室能源(如复印机节电模式、计算机节能)、改善空调与照明系统,并推动全面的资源回收。
  • 饮食:呼吁少肉多蔬,因为牲畜饲养消耗大量谷物和水;减少摄取加工食品、高油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并仔细阅读产品标示。
  • 个人理财:鼓励将社会责任纳入投资考虑,避免投资污染环境的企业,转而支持环保相关产业,如资源回收和替代能源。
  • 与自然和谐:提倡「无用颂」的生活哲学,享受休闲与自然之美,并以仁慈之心对待动物,减少使用动物实验的产品。
  • 有机园艺与造林:鼓励有机种植、堆肥,并推广种树,以提升生物复杂度、增强抵抗力、净化环境、稳定生态系统。
  • 社会参与:强调民间力量的重要性,透过草根团体参与环境民主,例如抵制不环保企业、游说民意代表、运用法律途径保护环境。

总结 《绿色生活手册》不仅是一本实用的环保指南,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反思。它挑战了根深蒂固的现代生活观念,呼吁人类从根本上改变对自然界的态度,从「征服者」转变为「合伙人」。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道路,让每个个体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对地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全球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共同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永续健康的家园。台湾地球日出版社作为非营利、非官方、非政治性的国际性环境教育团体,出版此书也体现了其致力于推广新生态世界观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