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203
《非洲教师教育原理》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for African Teachers

《非洲教师教育原理》一书,详细阐述了非洲教育的哲学和实践。作者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服务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及其需求,而非仅将原则置于首位。文中深入探讨了村庄教育(即非正式的部落学习)与学校教育的对比,并提出了教育必须考虑的七个核心要素,包括目标、学习者、教师和环境。此外,文本还分析了非洲教育的各种目标,例如脱离部落束缚、追求基督教信仰以及获得社会尊重等,并探讨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学因素,如本能、兴趣、习惯和想象力,同时讨论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和培训,特别关注如何使教育内容与非洲的乡村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保持关联。
绪论及背景 (Foreword, Preface, Contents)
本书由哈罗德·乔维特(Harold Jowitt),时任贝专纳(Bechuanaland)教育局局长撰写,并由阿瑟·梅休(Arthur Mayhew)作序。梅休指出,这本书将教育原理置于适当的位置,使其服从于学生本身以及教育学生所处的社会。本书旨在解决非洲教育的核心问题——非洲教师的培训,因为当时缺乏专门为非洲教师撰写的、处理教育原理的合适教材。作者表示,本书主要关注班图(Bantu)儿童生活、活动和存在的具体世界,并致力于帮助非洲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Chapter I. Introduction)
第一章确立了教育的广泛性。作者强调,无论是否上学,世界上所有的儿童,包括成千上万的非洲儿童,都在接受教育。数百万从未踏入学校的非洲儿童,正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通过部落生活获得真实的、非正式的教育。文中详细描述了祖鲁男孩(uVelapi)学习放牧、打斗和培养自立能力的过程,以及女孩(Nomusa)学习家务、采集和烹饪的过程。这种教育在成年后仍在继续。
此外,文章还提到非洲存在明确的正式部落教育实例,例如割礼“学校”,以及坦噶尼喀(Tanganyika)布科巴地区(Bukoba district)有组织的部落培训学校,该学校设有教学大纲、分班、教师、方法和时间表。作者总结道,教育的本质是有效地组织个人的经验,从而使其禀赋和能力以令其自身和所在社区满意的方式发展。
第二章 教育的要素 (Chapter II. Factors in Education)
本章概述了教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七个关键要素:
- 目的(The aim or aims)
- 学习者(The learner)
- 教师(The teacher)
- 环境(The environment)
- 所授内容(The matter taught)
- 过程(The process)
-
学习者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by the
learner)
文章通过祖鲁男孩放牧的例子,详细展示了这些要素是如何在非正式教育中体现的,包括教师(哥哥)、学习者、环境(村庄、牛群)、目的(获得父亲的赞扬、减轻自己的工作)和过程(实践、经验分享、奖惩)。作者特意强调,学习者被放在第一位,因为教师的重要性不如学习者。
第三、四、五、六章 非洲教育的目的 (Chapters III-VI. The Aims of African
Education)
这几章详细考察了人们可能提出的二十种教育目的,并进行批判性分析,以求确立一个令人满意的总目标。
被评估的次要目的包括:
- 权力与财富: 教育是获得权力(Power)和财富(Possessions)的工具。作者认为,权力必须伴随智慧,否则可能带来伤害。财富本身不足以作为唯一目的,非洲人还需要选择和使用财富的智慧,并履行对家庭和社区的责任。
- 幸福: 追求幸福(Happiness)是可取的,但将其作为中心目标则过于虚无缥缈。
- 消除落后: 克服愚昧、恐惧和迷信是教育的明确任务,但这只是为更具建设性的工作扫清道路,仍不足以成为总目的。
- 文明与进步: 教育被视为走向文明(Civilisation)和种族进步(Racial Progress)的手段。但作者提醒,文明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对长者的不敬、道德松懈、本地文化衰退等。教育应旨在提供矫正措施。
- 捷径: 将教育视为获得轻松工作和高薪的捷径是普遍存在的想法,但这是危险且错误的,因为它可能导致轻视体力劳动。
- 宗教目的: 教育应有助于理解教义并建立品格(Character)。然而,如果将教会成员资格作为教育的中心目的,课程可能会变得狭隘。
- 摆脱部落束缚/获得保护: 追求教育以摆脱酋长或部落的限制,或作为婚姻等困境的避难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动机,但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使人脱离部落。
- 服务他人: 将“为了帮助我的族人”作为目的,体现了服务先于自我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推崇的动机。
最终确立的包容性总目的(Inclusive Aim): 有效的组织非洲人的经验,以使其禀赋和能力以令其自身和所在社区满意的方式发展,通过社会所期望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增长来实现。
作者指出,这一目标与任何其他种族的教育目标并无二致。
第七至十四章 学习者 (Chapters VII-XIV. The Learner)
这一系列章节将学习者放在教育系统的中心地位,集中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方式。
儿童中心系统 (VII-VIII): 由于儿童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教育系统必须以儿童为中心(Child-centred)。儿童是所有教育努力的核心,围绕他的是环境、教师、家长、传教士和督学。课程(Curriculum)也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旨在通过道德、心智、身体和工业训练,实现全面效率。社区同样是围绕儿童运行的。
儿童本性与个体差异 (IX):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具有个体差异,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智方面。教师不应期望所有孩子都达到相同的成就或以相同的速度发展。儿童的心智不是可以随意塑造的黏土或空白的纸张,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利用其与生俱来的禀赋发展起来的。
本能 (IX-X): 行为和学习的动力来自本能(Instincts),即非习得的倾向。重要的本能包括:
- 好奇心(Curiosity): 教育中最重要,引导儿童寻求知识。
- 群体本能(Herd/Group Instinct): 促使儿童寻求群体的认可,是实现“为社会服务”教育目的的有力支持。
- 自我主张(Self-assertion/Mastery)与顺从(Submission): 教师应引导这些本能,通过挑战和给予责任来培养领导力和自信。
- 收集本能(Gathering/Collecting): 可用于组织学校博物馆,将个人兴趣转化为社区服务。
- 建造本能(Constructive): 引导儿童进行各种手工活动,从编织到实际建造房屋或学校设施。
- 父母/保护本能(Parental/Protective): 促使人展示牺牲和关爱,应被用于培养儿童对弱者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 战斗本能(Combat): 应被引导用于克服障碍或自身弱点,而不是不合理的愤怒或争斗。
- 食物寻求本能(Food-seeking): 是农业、烹饪和卫生教育的切入点。
习惯、注意力和记忆 (XII-XIV): 习惯养成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动作自动化,减轻疲劳,解放思想,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心智活动。童年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期。
兴趣(Interest)和注意力(Attention)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兴趣源于活动与学生期望目标(往往追溯到本能)的关联。注意力短暂,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活动和实践性工作来维持学生的兴趣。
记忆(Memory)最好与兴趣和理解相关联,而非死记硬背。想象力(Imagination)(心智的图像化能力)在语言、历史、地理和手工创作中至关重要。
疲劳、青少年和成人教育: 疲劳(Fatigue)会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关注通风、休息和饮食。非洲的青少年期(Adolescence)比欧洲开始得早,伴随巨大的生理和情感压力,需要教师提供智慧和理解的引导。虽然教育主要关注儿童,但健全的系统不应忽视对成人(Adult Education)的教育。
第十五章 教师 (Chapter XV. The Teacher)
教师是教育系统的关键要素,其角色是多方面的:领导者、先驱、指导者、示范者、改革家和儿童的守护者。教师必须身体、心智和道德上全面高效,拥有领导才能、广阔视野和对职业的坚定信仰。
培训与职责: 教师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且培训内容应由非洲儿童的需求决定。培训应包括学术、专业科目(教育原理和实践)、工业工作、体育、音乐和宗教道德教育。教师的个人生活,如穿着、家庭、花园、财务管理和对闲暇时间的利用,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巨大影响。一个成功的教师会将儿童置于教育的核心,并认为“我的薪水永远无法支付我的工作。只有孩子才能支付。”。
第十六章 环境 (Chapter XVI. The Environment)
环境(Environment)实际上与广义的教育是相同的,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非洲的不同环境: 文章对比了非洲常见的几种环境,并分析了它们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 乡村部落(Kraal): 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传统深厚,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本土经验基础。
- 城镇区(Town Location): 拥挤、不卫生的环境,缺乏部落影响,可能导致对权威的蔑视和不良道德习惯的滋生。
- 矿区大院(Mine Compound): 缺乏家庭生活,部落混杂,自由受限,更容易滋生奢侈、酗酒、赌博等不良影响。
- 传教站/学校: 这是一个专为非洲人利益设计的受控环境,提供了最佳的住宿、食物和指导。
学校环境设计: 学校必须设计成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学校建筑应选择健康的位置,靠近水源,并提供足够的土地用于园艺和活动。建筑设计应尽可能接近本地类型,可以采用露天教室或使用矮墙以确保通风。设备应适合儿童的体型,并鼓励使用本地材料制作。随着儿童成长,他们不再是环境的玩物,而是开始适应并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
第十七、十八章 所授内容 (Chapters XVII-XVIII. The Matter Taught)
课程内容必须配得上儿童,以生命、品格和社会效率为目标。
课程的五个要素(V. Murray):
- 人使用的工具(Tools): 如读、写、算(3 R’s)。它们是基础性的,必须被“激活”(vitalised),并与生活相关联,而非枯燥的机械训练。
- 价值观和理想的世界(World of Values and Ideals): 宗教和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态度和品格。
- 事物世界(World of Things): 包括农业、动物护理、自然研究、卫生和母婴护理。这些对以乡村为主的非洲人至关重要,教学应以季节性为基础,侧重实际应用和社区健康改善。
- 人群世界(World of People): 语言和文学、历史和公民教育。必须重视本地语言(Vernacular),因为它承载了非洲生命力的重要河流。历史应培养对部落、同胞和统治民族的忠诚,避免狭隘的爱国主义。
- 创造性活动(Creative Activities): 包括艺术、手工艺和手工训练。应培养技能和对美的欣赏,鼓励非洲儿童在陶艺、木雕、音乐和舞蹈中展现其艺术天赋和个性。
课程的原则: 课程必须是非洲范围(African in scope)的,并保持弹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如迟来的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课程必须在各个学科间保持平衡。核心原则是现实性(Reality),必须避免“词语崇拜”和与生活脱节的材料。
第十九、二十、二十二章 过程 (Chapters XIX-XXII. The Process)
本部分讨论了学习的原理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学习与发展: 学习发展主要通过运动、感官印象、两者的结合以及思考/判断进行。学习过程的关键是形成习惯。教学应强调整体(Wholes)或模式(Patterns),因为孤立的事实毫无价值,只有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才重要。
教学方法: 方法是教育原则的仆人(Servants),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真正起作用并符合教育规律。
- 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 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规则,这被认为是更健全的方法,因为它建立了心智活动与规则之间的关联。
- 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 先给出规则,再提供例子,适用于复习。
- 赫尔巴特的“形式步骤”(Formal Steps): 适用于归纳课,包括准备、呈现、联合(比较)、概括和应用,旨在确保教学的完整性。
- 苏格拉底教学法(Socratic Teaching): 通过巧妙提问,引导学生自我质疑并发现真理。
- 项目教学法(Project Method): 将活动(如建房)作为教育的“整体”,关联多学科知识。
对错误教学方法的批判: 教师常犯的错误包括:过多使用讲授法(Lecture)、不加思考的机械性训练(Drill)、以及设置和批改从未教过内容的“勾勾热”(tick fever)。
学科教学建议 (XXI-XXII):
-
阅读: 侧重理解和直接法(Direct
Method),本地语阅读应早于英语阅读。 - 拼写: 目标是避免错误,应集中于写作词汇,并通过预习和转录来教授。
- 算术: 应使用实物和生活情境,先具体后抽象,避免过早处理超出理解范围的数字。
- 创造性活动: 强调个性化表达,鼓励原创设计和多样的活动,避免学生制造统一的复制品。
第二十三章 应用 (Chapter XXIII. The Application)
最后一章总结了论点,强调教育必须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致力于实现总目的。如果非洲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未能体现现实性,充斥着“词语崇拜”和机械化,那么即便学生上学多年,对家庭卫生、生活标准、农业或道德准则的改善也可能微乎其微。
作者向非洲教师提出挑战:教育必须证明其价值,并产生持续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最终,教育与宗教理想的结合,将引导非洲未来的世代走向有效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