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200
《柏拉图与现代教育》Plato and Modern Education

李文斯顿爵士(Sir Richard Livingstone)于一九四四年发表的《柏拉图与现代教育》演讲稿,主要论述柏拉图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永恒价值与实用性。作者指出,尽管柏拉图的政治建议多属空想,但他在教育领域的许多观点却极具前瞻性与现实可行性,例如倡导男女同等教育、义务教育,以及设立类似现代幼儿园和成人教育的制度。文章批评现代教育过度专注于知识累积、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导致其最终目的与价值观的培养变得模糊。作者认为,教育的至高目标应如柏拉图所强调的,是培养人类的至善(human goodness)和智慧,并呼吁大学教育必须重新融入宗教或道德哲学等学科,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价值体系和人生哲学,避免文明因缺乏精神指引而走向衰败。
篇章一:引言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独特地位
(对应原著段落 至)
本篇章首先确立了教育作为两千多年来持续受到关注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作者指出,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教育著作寥寥可数,其中有两部源于基督诞生之前,而柏拉图虽然没有单独著作论述教育,但他在《理想国》(Republic)和《法律篇》(Laws)中的宏论至关重要。
洞察与实用性: 尽管柏拉图在政治上的实际处方(如《理想国》中的理想国度或《法律篇》中为孤立城邦设计的宪法)对现代世界实用性不高,但他被誉为诊断大师(master of diagnosis),总能精确地指出问题所在。
然而,在教育领域,柏拉图不仅是诊断家,他提出的许多建议被认为是完全实用且充满洞察力的。他展现了一种「预见未来」的非凡能力,使其思想比现代人更加现代。例如:
- 男女同等教育: 在一个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中,柏拉图提出男女应接受相同的教育。这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缓慢接受。
- 义务教育: 他主张教育对每个孩子都必须是强制的。
-
教育部长的重要性: 柏拉图认为教育部长是「国家最重要的公职」,并建议其应与合适的男女公民共同组成,这即是现代教育委员会(Board
of Education)的雏形。 - 学前教育与早期发展: 他预见了产前影响的重要性,并强调生命最初三年的品格塑造意义重大。他指示三到六岁的孩子应被聚集在当地圣殿,由督导管理下的保育员照料,进行有秩序的生活,这就是现代托儿所学校(nursery school)的起源。
- 成人教育: 柏拉图是成人教育的先驱,他不认为教育在学校或大学就结束了;他统治阶级的教育高潮是在 50 岁,之后仍需将生活划分为行动与思考。
篇章二: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希腊时代的挑战
(对应原著段落 至)
本篇章指出柏拉图所处的时代与现代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它是一个理性时代。理性冲击了传统的宗教、道德和政治观念。柏拉图面临的挑战正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永恒人类问题:人应该相信什么、如何生活、以及如何创造一个能实现美好生活的国家。柏拉图试图在缺乏传统或启示的情况下,单凭理性来回答这些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标: 柏拉图在《欧西德谟斯篇》(Euthydemus)中阐明,所有人都渴望幸福,但健康、财富、权力等成分本身是中性的;它们的价值取决于如何被使用,若无智能,甚至可能成为作恶的机会。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具备能正确运用这些资源的智慧。教育被定义为「从青年时期开始的良善训练」(training to goodness from youth)。
教育不仅对个人是必要的(孩子是家庭最大的财富),对国家也至关重要(年轻一代若能受到良好教养,国家之船方能顺利航行)。教师的任务是创造「所有美德的主宰——智慧、理性和正确信念」。
教育手段: 柏拉图指出,教育的所有环节都应服务于此目标:
- 诗歌与文学: 学习伟大诗人的作品,以见识并模仿人类的伟大。
- 音乐: 塑造灵魂的节奏与和谐。
- 数学: 训练心灵超越不断变化的现象,观照非物质、永恒的存在世界。
- 天文学与和声学: 使人沉浸在秩序与法则之美中。
- 体育: 目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为了平衡智力追求,使身心协调,达到完美的精神和谐。
氛围的重要性: 柏拉图最著名的教育论述之一,即是坚持教育氛围的重要性。他认为年轻人应生活在「健康的氛围中,从各个方面吸取美好」,犹如一阵清风,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与理性之美和谐一致。
篇章三:现代教育的迷失与柏拉图的价值观训练
(对应原著段落 至)
作者批评现代社会尚未完全领悟柏拉图对间接影响和氛围重要性的深刻见解。如果十九世纪的英国建设者阅读并理解了柏拉图,许多学校的建造方式将会大不相同。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训练: 即使是职业教育,也必须与品格相关。对于柏拉图来说,教育的至高目标是人类的良善,这是一种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行为更广泛的良善,是心灵与「永恒的秩序和天球的音乐」相调和的自然习惯。他认为,对国家和个人最致命的无知,不是技术或专业领域的无知,而是精神上的无知(spiritual ignorance)。因此,柏拉图将教育本质上视为价值观的训练(a training in values),这是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柏拉图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真理。
现代的迷失: 作者提到英国教育曾有柏拉图式的目标(如米尔顿和托马斯·阿诺德定义的「良善训练」)。但现代教育缺乏这种清晰、严肃的目的。我们的视野被各种证书、文凭和考试所遮蔽,且被工业、商业和专业的巨大需求所淹没。
作者将英国人描述为实用主义者,缺乏希腊人对精确定义和设计统一性的理性追求。此外,现代教育制度一旦建立,往往会忘记其创造的初衷,沦为目的本身。大量的考试和教育体系分散了师生对教育真正目标的注意力。
篇章四:影响教育方向的现代「风向」
(对应原著段落 至)
本篇章讨论了自柏拉图时代以来出现的三个主要影响教育的因素,这些因素(以及鲁索的思想)共同倾向于模糊柏拉图所设想的教育目标:
一、鲁索的影响(以儿童为中心): 鲁索提出了从儿童角度出发、依据其天性和能力规划教育的现代改进原则。其核心包括:儿童必须是主动的;教育是生活,而非生活的准备;学校是发展创造力的场所。
- 危险: 专注于儿童可能会「忽略目标」。如果过分遵循杜威(Professor Dewey)的「在开始时不是道(the Word),而是情境(the Situation)」的教条,孩子不太可能比他所处的社会更好。教育不仅要使心灵活跃,更要精心选择「食物的质量」(Quality of the food),不能将教育溶解成零散的「项目」(‘projects’),否则可能导致混乱。
二、知识的累积: 希腊文明的知识负担很轻,因此他们不容易将教育与学习或信息混淆。现代人必须掌握两千年来累积的知识,这使得教育的目标难以清晰统一。
三、谋生的需求(职业训练): 古希腊的思想家多属「快乐的食利者」(happy rentiers),不为谋生所困扰。现代教育则必须装备人们谋生的能力,这引入了一个新目标,可能与教育的最终目的相关,但也可能毫不相关,从而导致混乱。
四、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科学在希腊思想中很重要,但应用科学没有改变希腊的生活条件。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成为一个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增加了目标混乱的风险。
后果:教育被机器奴役 在这些「风向」的驱动下,现代教育的趋势是朝向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但作者引用柏拉图的话警告,擅长计算、聪明敏捷的专家,并不一定适合治理国家。文明由「机器」和「人」构成,但教育本身却被机器奴役,专注于训练人们操作机器,使其变得更具「机器思维」,从而助长了它本应预防的恶果。
我们常问的是「什么对机器最有用」,而不是「什么最可能造就一个好人」。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信念的知识,使人们随波逐流,在政治或经济崩溃时,很容易成为希特勒或墨索里尼等具有(无论多么有害)明确信念者的牺牲品。
篇章五:对高等教育的批判:缺失的善的理念
(对应原著段落 至)
作者将批评的焦点转向高等教育,认为大学未能充分地为学生的生活做好准备。
现代人教育的三要素:
- 为毕生工作训练。
- 理解科学在文明中的地位。
- (最重要) 拥有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以便判断和使用物质文明的成果。
完美受过教育的人应在每个领域(身体、美学、智力、道德、专业、个人、国家、国际生活)都有「一流的标准」(a standard of the first-rate),并具有价值等级观念,不让次要的利益主宰更重要的利益。
大学教育的局限: 柏拉图教育的顶峰是对「善的理念」(Idea of the Good)的洞察,这是照亮万物的光芒。而现代教育的顶峰,却是工程学的理念、物理学的理念或经济学的理念。这些理念虽然重要,但无法取代对「善的理念」的任何洞察。
最令人震惊的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几乎停止了对宗教或哲学的普遍研究。柏拉图认为「最崇高的学问是人是什么以及他应该如何生活」。
政治困境的根源: 现代政治思想往往只从狭隘的智力角度(如经济或政治机制)解决问题,患上了「误置论题」(ignoratio
elenchi)的谬误。然而,政治问题主要地是道德和精神上的,最常见且致命的失败原因是人类品格的弱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政治与伦理学联系起来,并将教育(特别是价值观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因为任何政治方案的命运都取决于执行者的品格。
大学影响力的局限: 大学在知识发现和组织方面影响巨大,但它们在道德和精神生活方面却「抛弃了它们的孩子」。面对二十世纪新的生活观念(如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大学未能创造或塑造它们,也未能提供一种替代哲学来反制。它们成为了「雇佣兵」(mercenaries),提供了文明的工具,却没有提供使用的指南。
篇章六:教育改革的三项建议与价值观的复兴
(对应原著段落 至)
作者提出了三项建议,作为教育进步的基础:
建议一:制定全面的教育哲学 我们需要对「人应当成为什么样子」有清晰的认识。教育应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指导,即「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本身」。这句话承认了人类存在的精神和物质双重性,并将其置于正确的顺序。
建议二:将宗教或道德哲学纳入大学教育 作者认为,一个人完成大学教育却没有研究宗教或道德哲学是不可思议的。这些学科提出了美好生活的议题并包含了对此问题的答案。它们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应该是必须学习但不必考试的科目。作者强烈建议每位受过教育的人都应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它将国家视为美好生活的载体,从而将政治与宗教和道德联系起来。
建议三:在所有教学中同等重视价值观与事实 柏拉图关注的是传授价值观,而我们则专注于传授知识和教人思考。由于这种差异,我们的社会在知识和思考能力上强大,但在其他价值观上却模糊和不稳定。人类的进步依赖于知识的增加和更高价值观的发现,后者更为重要。仅有知识可能会导致「精致的野蛮」(elaborate barbarism)。
价值观的本质:精神生活的维生素 价值观(良善、真理、美)是超然的,但又内在于日常存在。作者将其比作「精神生命的维生素」(the vitamins of spiritual life)。缺乏它们,精神就会生病和死亡。
- 科学中的主导维生素是真理。
- 历史中的是良善和真理。
- 文学中的是美和良善。
- 艺术中的是美。
如果忽略了价值观,科学就会退化为无意义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在教学中可能被摧毁,教师有可能只传授了「粗食」(bulk foods)而缺乏更高的营养质量。
作者以柏拉图《法律篇》中的「序言」(preambles)为例,说明法律条文必须以精神原则为基础,否则就只是行为的常规。在历史学中,如罗德·阿克顿(Lord Acton)那样将历史视为善恶、智慧与愚昧斗争的教师,才能传达价值观。
价值观的统一性: 柏拉图试图在良善的愿景中找到所有价值观的统一。作者总结道,他相信价值观的统一和解释可以在「始于希腊,并被基督教丰富和实现,成为西方文明的创造性和形成力量」的人生哲学中找到。
总结与比喻:
《柏拉图与现代教育》这篇讲稿是一份对现代教育目标迷失的深刻诊断。Livingstone 爵士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识或技能,而是品格和价值观的训练。他认为,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确立指导人走向「善」的理念,那么我们在知识和技术上的所有进步,都可能使文明陷入道德混乱和精神窒息的危险。
现代教育就像一艘装备精良、引擎强大的船,载满了地图(知识)和工具(技术),但却缺乏罗盘(价值观)和航向(善的理念)。结果是,船只在各种「风向」(经济需求、知识爆炸、实用主义)的推动下,偏离了到达美好生活港口的目标,最终可能只成为一艘高效但毫无目的的「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