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章藏书0199
《哲学与政治》Philosophy and Politics

《哲学与政治》由伯特兰·罗素于1946年10月23日在国家图书联盟第四届年度讲座上发表,并于194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罗素在讲座中探讨了哲学理论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不良哲学可能带来危险,并指出了民主自由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的关联。他将经验主义视为唯一能为民主提供理论基础的哲学,而教条主义哲学(如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学说)则倾向于专制和不宽容。罗素最终呼吁在现代世界中,需要复兴自由的试探性和宽容精神,以避免全球灾难。
1. 引言与哲学概念的界定 (段落-)
《哲学与政治》是伯特兰·罗素于1946年10月23日为英国国家图书联盟发表的第四届年度讲座。罗素在开篇指出,英国人在现代欧洲各国中独树一帜,一方面拥有杰出的哲学家,另一方面又对哲学抱持蔑视态度。他认为,如果哲学是“糟糕的哲学”,它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值得像对待闪电和老虎那样的负面尊重。
讲座的核心在于探讨哲学与政治的联系。罗素观察到,在英国,这种联系不如欧洲大陆国家明显:经验主义(Empiricism)大致上与自由主义相关,但休谟(Hume)却是托利党人(Tory);唯心主义(Idealism)与保守主义相关,但T. H. 格林(T. H. Green)却是自由党人(Liberal)。然而,在大多数文明国家中,官方当局都持有官方哲学:天主教是阿奎那(Aquinas)哲学,苏维埃政府是马克思哲学,纳粹推崇德国唯心主义。民主自由主义则与洛克(Locke)发展的经验哲学联系在一起。
罗素区分了哲学的两种含义:
- 现代学院派哲学: 旨在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般的超脱,不要求得出对政府有利的结论,也不以灌输美德为目的。
- 历史上通常的哲学: 试图将科学与宗教进行综合,或将关于宇宙性质和人类地位的学说与实践伦理结合起来,告诉人们如何生活。这种哲学往往具有政治后果:一些人珍视民主,一些人赞扬寡头统治或纪律。
2. 社会凝聚力与怀疑主义的回应 (段落-)
伦理学和政治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协调社会生活的需求与个人欲望的紧迫性。历史上,这个问题通过刑法、以及宗教教义(如来世的赏罚制度)来解决。
哲学作为一种解决方案,通常是对怀疑主义的反动。它出现在权威不足以产生社会必需的最低限度信仰的时代。罗素指出,这种动机导致了大多数哲学(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深层的虚伪,即担心清晰的思考会导致无政府状态,从而使哲学家们“躲在谬误和晦涩的迷雾中”。
真正的例外包括古代的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和现代的休谟(Hume),他们都是怀疑论者,并因此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普罗泰戈拉认为,为了道德的存续,必须依赖大多数人的“粗心大意和愿意相信他们被教导的东西”,因此不能削弱传统的力量。休谟也依赖于“粗心大意和不专心”作为解决其怀疑论结论的“补救措施”,这导致了对现状的默认。
与怀疑论者不同,柏拉图和黑格尔真正的有力对手是经验主义者:前者对抗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后者对抗洛克(Locke)。在每种情况下,经验主义都与民主和功利主义伦理相关联。而柏拉图和黑格尔的“新哲学”则以崇高和深刻的名义,成为了不公、残忍和反对进步的拥护者。
3. 柏拉图与黑格尔的危险教条 (段落-)
罗素深入分析了柏拉图和黑格尔的教条主义哲学如何导致反动的政治后果:
3.1 柏拉图的极权主义 (段落-)
- 德谟克利特: 经验主义的先驱,是原子论者、唯物论者、决定论者、自由思想家、功利主义者和热忱的民主主义者。他认为“民主制下的贫困比专制统治下的所谓繁荣更值得选择,正如自由比奴役更值得选择一样”。柏拉图憎恨他,以至于希望烧毁德谟克利特的所有著作。
- 柏拉图的《理想国》: 罗素称其为“极权主义小册子”,被人欣赏是“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文学势利行为”。
- 政治特征: 统治权掌握在一个小寡头手中,他们运用欺骗和谎言(用于优生目的的抽签,以及制造阶级生物差异的谎言)。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战斗勇气,为此实行严格审查制度(禁止荷马史诗、戏剧),只允许特定的音乐。并进行大规模杀婴。
- 哲学基础: 国家的卓越性在于整体而非部分,个人的幸福无关紧要。该制度通过将贵族偏见与“神圣哲学”(形而上学的迷雾)相结合,以保存现状为目的。
3.2 黑格尔的动态谬论 (段落-)
罗素指出,柏拉图的“静态完美”理想已被伽利略以来的“动态”或“进化”理想取代。但哲学家们将科学的“变化”概念(无目的的此起彼伏)扭曲成了伦理的“进步”概念。
- “进步”哲学的秘诀: 哲学家先决定哪些事物令人愉悦,哪些令人不快,然后精心挑选事实,说服自己宇宙受制于一个导致愉悦增加的普遍法则。接着宣称:“世界注定会按我说的发展,所以想站在胜利一方的人就加入我的党派”。
- 黑格尔哲学: 罗素认为其理论非常古怪,由于晦涩难懂才被人认为深刻,而一旦清晰阐述,其荒谬性就显而易见。
-
形而上学: 真正的实在(Reality)是永恒的“绝对理念”(Absolute
Idea),即“纯粹的思想在思考纯粹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表象世界(如好望角)只是“绝对理念”中某种思想面向。 - 政治后果: 罗素指出,黑格尔由此推导出:真正的自由在于服从专断的权威;言论自由是邪恶的;绝对君主制是好的;普鲁士国家是他写作时最好的存在;战争是好事;建立国际和平组织是种不幸。
- 历史辩证法: 黑格尔声称历史的时间进程重复了逻辑上的辩证发展。他将不同的民族置于“理念”的不同发展阶段,认为所有晚期阶段都留给了德国人,他们是“理念”的唯一旗手,并在1830年接近实现了“绝对理念”。
- 影响: 黑格尔体系的成功令人震惊。马克思继承了他的一些最异想天开的信条,特别是历史按照逻辑计划发展的信念。
- 核心倾向: 黑格尔哲学强制他欣赏秩序、系统、规制和政府控制的强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确定地知道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并知道什么对人们是最好的,那么任何程度的胁迫都是可以接受的。
4. 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 (段落-)
罗素强调,唯一能为民主提供理论辩护的哲学气质是经验主义。
- 洛克与经验主义: 洛克(Locke)作为现代经验主义的奠基人,不断强调我们知识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旨在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犯错,从而引向自由、宽容,并反对绝对君主制。他主张一种“零碎拼凑的政治学说,在每一点上都通过实践的成功来检验”。
- 商业与自由主义的联系: 自由主义理论是商业的产物(爱奥尼亚城邦、雅典、伦巴底城市、荷兰、英国、美国)。贸易通过接触不同的习俗来消除教条主义,买卖双方的关系是自由协商的关系。
- 自由主义信条的本质: 自由主义的核心不在于持有什么观点,而在于如何持有观点——以试探性的方式持有,并意识到新证据随时可能导致观点的放弃。这正是科学中持有观点的方式,与神学中的固定教条不同。
- 科学与政治: 科学的态度(经验性、试探性、非教条性)是自由主义的态度(在实践领域)的知识对应物。
- 结论: 洛克代表着没有权威的秩序(order without authority),这既是科学的座右铭,也是自由主义的座右铭。这种秩序依赖于同意或赞同。在当今世界,自由主义被许多人视为“平淡无奇”,而年轻人则寻求具有“咬合力”的意识形态,罗素警告,面对原子弹的威胁,只有复兴自由主义的试探性和宽容才能使世界得以幸存。
5. 经验主义的伦理和实用价值 (段落-)
经验主义的知识理论介于教条主义和怀疑主义之间:它认为几乎所有知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确定的(纯粹数学和即时感官知觉除外)。科学理论被视为有用的假说,而非永恒完美。
5.1 实践政治的后果 (段落-)
基于知识的不确定性,在政治领域得出重要结论:
- 不值得为了一个相对可疑的未来利益而施加一个相对确定的当前危害。 如果马克思的末世论是确定的,那么通过独裁、集中营和世界大战来实现目标就是正确的;但如果目的可疑,或手段不确定能实现目的,那么当前的苦难就是反对这些激进手段的有力论据。
- 远期后果比即时后果更不确定,因此很少有理由仅仅根据长远利益而采取在当前有害的政策。 (例外情况如储蓄食物或投资资本)。
5.2 驳斥教条主义的优势论 (段落-)
有人认为,在自由主义者和狂热分子之间的冲突中,狂热分子必胜。罗素反驳了这一点:
- 历史证据: 历史显示,狂热分子往往失败,因为他们试图实现不可能之事,或手段不科学(例如加拿大通过实验研究小麦,而俄罗斯通过解释马克思主义经文)。自1700年以来,在每场重要的战争中,更民主的一方都取得了胜利。
- 教条主义的缺陷: 教条体系(如经院神学、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虽然能产生社会凝聚力,但会迫害有价值的人群(如西班牙驱逐犹太人和摩尔人,希特勒仇恨犹太人影响了原子弹研发)。教条体系还涉及错误的信念,并引起激烈的敌意。相反,经验主义者在需要时也能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如1940年的英国)。
- 伦理优势: 教条主义要求权威而非智能思维作为意见来源,要求迫害异端和仇视不信者,并要求压抑天生的善良以支持系统的仇恨。由于不承认争论是获得真理的手段,教条主义的拥护者只能通过战争来做决定,而科学时代的战争意味着普遍的死亡。
5.3 最终结论 (段落)
罗素总结道,在今天,经验主义自由主义(它与民主社会主义并不矛盾)是唯一一种既要求科学证据支持其信念,又渴望人类幸福而非特定党派或信条盛行的哲学家所能采纳的哲学。为了人类在技术上统一但政治上分裂的星球上得以存续,那些仍然坚持自由信念的国家必须全心全意、深刻地相信自由、科学自由和相互容忍的价值。
注:该书评内容仅依据罗素在《哲学与政治》中提出的观点和论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包含对柏拉图和黑格尔等人物的批判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