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艾伦·布林德

译者:黄文礼;游春;马可嘉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包括版权信息、译者序、引言以及前四章内容。
译者序阐述了翻译这部著作的动机,即为国内金融业提供前沿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借鉴,并强调了该书对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与决策的历史性记录价值。 引言部分引用了乔治
·桑塔亚纳的名言,阐明了研究历史对避免政策失误的重要性,并指出本书侧重历史叙事而非理论推导。 第一章和第二章追溯了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兴起及其在高通胀时期的衰落,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的诞生和影响,同时讨论了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通胀时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探讨了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演变,从最初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菜单,转变为具有垂直的长期形态,反映了预期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章则重点介绍了尼克松总统与美联储主席阿瑟
·伯恩斯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揭示了政治商业周期的概念。

 

 

本书由艾伦·布林德撰写,黄文礼、游春和马可嘉翻译,计划于2025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旨在记录和分析1961年至2021年间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与决策历史,不仅是对政策变迁的记录,更是对未来决策的镜鉴。

 

总体评价与学术价值

 

本书被定位为一部历史著作,而非理论著作。作者致力于详细交代每一重大决策出台的背景、关键人物的关系,并对其效果进行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尽管本书轻视复杂的经济理论(书中的方程式比渡渡鸟还罕见),但它合理地解释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在理论和实证中的争议,并侧重于对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发展,如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

 

译者认为,本书填补了美国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上半叶金融制度变迁与演化研究的学术空白。它成功构建了一个理解现代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新范式,其中财政能力是主权建构的物质基础,货币制度是权力运行的技术载体,而金融市场则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中介空间。本书另一重要主题是学界发展(通常来自学术界)和政策领域(真实世界)之间的双向互动。

 

导论及基本信息

 

本书涵盖了1961年到2021年的历史。作者强调,理解过去能为应对未来提供最可靠的罗盘。书中探讨了政策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财政政策领域,政治主导着一切。然而,作者尽力将个人的中左翼民主党政治观点降至次要或第三位。本书服务于两类读者:经济学家同行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1章:肯尼迪约翰逊时代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新经济学的诞生: 1964年的肯尼迪约翰逊减税政策是美国政府第一次有意公开实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提振总需求来加快经济增长。这一举措大获成功,美国经济迎来了长期的繁荣(卡米洛特的梦)。
  • 财政政策失控: 这种繁荣直到1965年底开始的越南通货膨胀事件才被打断。约翰逊总统推行大社会计划和越南战争的枪和黄油政策,拒绝增税或削减民生支出。政策制定者眼睁睁看着财政政策偏离了轨道
  • 货币与政治的冲突: 约翰逊与美联储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冲突(烧烤派对)。马丁坚持央行独立性,最终投票决定提高贴现率,以对抗经济过热。
  • 后果: 财政刺激转向财政约束的失败,导致通货膨胀上升到6%。这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非议,并极大地推动了货币主义的兴起。

 

2章:通货膨胀与货币主义的兴起

  • 政策尝试与失败: 1968年,美国试图通过向所得税征收临时附加费来减缓总需求的增长,但这一为求稳而紧财政的案例并未成功。
  • 货币主义的核心论点: 章节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格言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开头。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弗里德曼甚至认为(财政)预算本身对名义收入、通货膨胀或周期性波动都没有显著影响。

 

3章: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胀预期

  • 原始凯恩斯主义: 早期模型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倒L型,政策制定者可以在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利用货币或财政政策促进就业,而不用担心通胀。
  • 选择菜单的流行: 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将菲利普斯曲线引入美国,主流观点将其解释为政策制定者可以在高通胀/低失业率和低通胀/高失业率之间进行权衡的选择菜单
  • 理论的突破: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出,一旦考虑到通胀预期的变化,这种权衡关系在长期来看是海市蜃楼。他们认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唯一可持续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到1972年左右,这一观点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得到了宏观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可。

 

4章:尼克松、伯恩斯与政治商业周期

  • 政策协同: 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和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Nixon的朋友)展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工作以实现政治目的的潜力。
  • 1972年选举: 选举前,尼克松和国会通过财政支出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伯恩斯和美联储进行了强有力的货币刺激,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低点。尼克松同时施行了工资价格管制以控制通胀。
  • 灾难性后果: 选举结束后,管制迅速被颠覆,选举前的经济刺激和当选后的紧缩形成了鲜明对比。到了1973年,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95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

 

5章:滞涨及其后果

  • 供给冲击的困境: 20世纪70年代的通胀历史主要由两次石油危机(OPEC)和食品价格冲击主导。这些是负面总供给冲击,导致物价升高和实际产出降低,从而引发了滞胀。
  • 货币政策的两难: 滞胀让央行陷入两难境地:放宽货币政策以对抗经济停滞将加剧通胀;收紧政策以对抗通胀将恶化停滞。
  • 政策混乱: 这种混乱导致了政策制定者的一系列愚蠢行为,例如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的“WIN”Whip
    Inflation Now
    )计划。福特在1974年呼吁增税抗通胀,1975年又呼吁减税抗衰退。美联储也曾在宽松和紧缩之间摇摆不定。

 

6章:通货膨胀和理性预期革命

  • 学术与实践的分歧: 理性预期革命(源于穆斯1961年的论文) 在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学者和现实中的政策制定者之间造成了深刻的思想鸿沟。
  • 政策无效性: 理论上,理性预期结合快速市场出清导致了政策无效的结论。卢卡斯和萨金特甚至宣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已大规模失败,研究学者面临的任务是整理残骸
  • 现实的抵制: 现实世界的政策制定者(大多)无视理性预期带来的激进结论,因为他们看到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等人的紧缩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产生了巨大的凯恩斯效应

 

7章:卡特、沃尔克和征服通胀

  • 卡特与米勒: 吉米·卡特上任后推行了温和的财政刺激计划。美联储主席G. 威廉·米勒被指责过于关注经济增长,导致美联储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失去了对通货膨胀的控制。
  • 沃尔克上任: 1979年,卡特任命了通胀鹰派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清楚地知道他将动用紧缩货币政策。
  • 货币主义实验: 沃尔克宣布将政策重点从联邦基金利率转移到货币总量增长上,这是一种实用货币主义。这导致利率波动性变大,并持续飙升。
  • 信贷控制灾难: 1980年,卡特实施了信贷控制,导致消费者支出大幅下滑,引发了一场短暂但剧烈的衰退,实际GDP年增长率暴跌-8%
  • 通胀的征服: 沃尔克坚定的紧缩政策最终降低了通货膨胀。198210月,随着反通胀之战胜利在望,美联储放弃了货币主义的伪装。

 

8章:里根经济学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

  • 供给侧经济学: 里根推行供给侧经济学,主张大规模减税会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甚至可能增加税收收入。作者强调,这是一种政治学说而非经济学说
  • 政策冲突: 里根政府的政策是宽松预算(大规模减税)与紧缩货币政策(沃尔克的反通胀运动)的组合。经济学原理预测,这会导致高实际利率,这在1981年至1983年间得到证实。
  • 结果: 沃尔克的紧缩引发了1981—1982年的严重衰退,随后里根的减税又帮助经济在1983—1984年快速反弹。里根八年任期内的增长率与卡特时期大致相同,并没有出现供给侧奇迹
  • 遗产: 里根打破了联邦预算赤字不应超过GDP 3%的规范。此后,财政政策的重点转向赤字削减,稳定经济的任务更多地留给了美联储。

 

9章:20世纪80年代的长期扩张

  • 大缓和: 始于198211月,持续到1990年,是当时美国商业周期历史上第二长的扩张。这一时期标志着大缓和时代的开始,季度实际GDP波动性急剧下降。
  • 格林斯潘的初期: 艾伦·格林斯潘1987年接替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他上任伊始便遭遇了1987年股市崩盘。他通过快速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限制了损失,使其对宏观经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 财政政策: 专注于赤字削减。1986年通过的《税收改革法案》(TRA86)旨在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简化税法,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战后最好的税法。
  • 收尾: 1990—1991年的衰退主要归咎于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导致的石油冲击,这摧毁了美联储实现软着陆的希望。

 

10章:1982年至1998年的赤字挤出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的暂停: 在里根时代巨额赤字站稳脚跟后,财政政策作为稳定工具的想法在政治上消失,政策讨论完全集中在如何减少赤字。
  • 失败的尝试: 1985年的《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GRH)试图通过立法设置强制性赤字目标并实施自动削减,但该法案失败了。
  • 里程碑: 1990年,老布什同意增税,与国会民主党人达成了预算协议。最重要的是,该协议建立了现收现付PAYGO)规则,要求任何减税或增加福利的提议都必须找到资金来源。
  • 克林顿的赤字削减: 克林顿上任后,推行了大规模的赤字削减计划(增税和削减支出)。债券市场对这一计划反应积极,长期利率暴跌。
  • 反凯恩斯主义观点: 克林顿政府的成功引发了修正主义者的思考,即减少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存在负财政乘数

 

11章: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繁荣

  • 失业复苏 1990—1991年微型衰退之后,经济复苏一度是失业的,导致老布什在1992年竞选中落败。
  • 华盛顿和平: 克林顿政府吸取教训,对美联储采取了不评论的态度,开启了白宫和美联储之间的停战协定。
  • 完美的软着陆: 美联储在1994年和1995年提高利率(300个基点),成功实现了完美的软着陆,通胀和失业率都保持在低位。
  • 伟大决断 格林斯潘做出了伟大决断,相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率急剧加速。这使得美联储敢于保持宽松政策,让失业率降到历史低点(3.9%),同时通胀保持稳定。
  • 央行独立性的崛起: 20世纪90年代见证了全球范围内央行独立性成为主流思想和实践。

 

12章:21世纪头10年:失业复苏与泡沫

  • 泡沫破裂与微型衰退: 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了2001年的微型经济衰退
  • 布什财政政策: 乔治·W. 布什推行大规模减税(2001年和2003年),加上军费开支(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和新的福利项目(医疗保险D部分),迅速将克林顿时代的盈余转为大规模赤字。
  • 货币政策与泡沫: 美联储因就业市场疲软而将利率保持在低位(2003年低至1%)。虽然利率低,但对房价泡沫的推动作用存疑,因为泡沫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后仍持续膨胀。
  • 反泡沫争论: 面对房价泡沫,学界争论央行是否应通过提高利率来打击资产价格泡沫。作者观点倾向于:债务融资泡沫(如房地产)比股权泡沫更危险,应使用监管工具而非笨拙的利率工具来应对。

 

13章:金融危机与大衰退

  • 金融危机爆发: 房价泡沫和由复杂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MBS)及其衍生品构成的固定收益泡沫2006年后破裂。20078月法国巴黎银行冻结基金,标志着债券市场泡沫开始崩溃。
  • 美联储的初期反应: 初始反应缓慢,专注于通货膨胀,忽视了金融市场危机。
  • 美联储的觉醒:20081月,主席·伯南克(大萧条学者)意识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性,美联储开始大幅降息(在9天内降息125个基点)并推出流动性工具(TAFTSLF等)。
  • 危机升级: 20089雷曼兄弟破产后,经济活动几乎一落千丈。随后的大衰退(2007—2009,实际GDP下降了4%,成为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14章:现在齐心协力:美联储和财政部联手

  • TARP的争议: 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和伯南克向国会请求7000亿美元用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通过恐吓国会议员描述金融末日场景得以勉强通过。TARP传统上既非货币政策也非财政政策,而是金融稳定政策
  • 银行注资: 尽管国会最初投票支持购买问题资产,但保尔森在法案通过后立即宣布TARP资金将用于向银行注资(CPP,资本购买计划),以提振其资产负债表。
  • 货币政策的创新: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有效下限(0–0.25%)。它引入了革命性的前瞻性指引,通过管理预期来压低长期利率。
  • 量化宽松(QE): 美联储启动QE1(大规模购买MBS),成功稳定了抵押贷款市场。随后QE2QE3持续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
  • 压力测试: 2009年的银行压力测试(由美联储主导),通过公开透明地证明大型银行的资金缺口是可控的,帮助恢复了市场信心,标志着金融危机最严重阶段的结束。

 

15章:余波和反弹

  • 财政刺激: 奥巴马政府迅速通过了约占GDP 5%的《美国再投资和恢复法案》(ARRA)。该法案在众议院没有获得任何共和党人的支持,共和党人谴责其为扼杀就业的政府支出
  • 政治反击: 尽管ARRA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衰退,但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缓慢下降)和创纪录的预算赤字(2009年占GDP 10%)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反击,推动了茶党运动的兴起。
  • 紧缩政策:刺激一词变成政治禁忌。从2011年到2013年,尽管经济仍然疲软,财政政策却转向了大幅紧缩。
  • 货币主义的终结: 尽管美联储通过QE大规模扩张了资产负债表和银行储备,但通货膨胀并未飙升。这一现象被视为对货币主义理论的沉重打击。

 

16章:21世纪10年代创纪录的扩张

  • 缓慢的复苏: 此次扩张期(20096—20202月)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扩张。特点是实际GDP增长缓慢(2.3%),但就业增长强劲,原因是劳动生产率增长极度疲弱。
  • 货币政策主导: 由于国会的财政紧缩,货币政策成为支持总需求的最佳选择
  • 伯南克的退出: 伯南克卸任前暗示缩减QE3的资产购买,引发了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导致债券收益率飙升。
  • 耶伦的接棒: 珍妮特·耶伦2014年接任。她处理了QE的退出,并在201512月启动了七年来的首次加息。她维持了鸽派立场,将利率保持在低位,因为通胀一直低于美联储的2%目标。

 

17章:新冠疫情前的特朗普经济学

  • 特朗普的财政刺激: 尽管经济接近充分就业,唐纳德·特朗普仍在2017年推动了《减税和就业法案》(TCJA),这是一项大规模、缺乏资金支持的财政刺激。财政部长姆努钦甚至声称减税可以偿还债务。
  • 美联储的政治压力: 特朗普一再批评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
    )加息过快,称其为疯子和美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 政策转向: 面对持续的低通胀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经济担忧,美联储在2019年逆转了2018年的加息,开始缓慢降息。
  • 经济表现: 特朗普任期内的GDP平均增长率(2.5%)与奥巴马时期相近。失业率持续下降至50年低点3.5%

 

18章:疫情时代的应对

  • 史上最严重衰退: 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飙升至近15%
  • 财政政策主导: 货币政策受零利率下限的限制。财政政策迅速响应,国会通过了CARES法案和后续法案,总额约为6万亿美元。这些转移支付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飙升。
  • 货币政策的创新: 美联储迅速将利率降至有效下限(0–0.25%)。通过言辞(不惜一切代价)和重启/创建了大量紧急贷款工具(如PPPLFMSLP)来稳定金融市场。
  • 通胀回归: 20213月,拜登政府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援计划》(ARP)。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警告,大规模刺激可能会导致这一代人没见过的通胀压力。高通胀数据开始积累,美联储在2021年底开始暗示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19章:60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 谁占主导: 60年的历史弧线略微偏向货币政策,但主要主题是相互作用。当央行刺激经济的能力达到零下限时,财政政策的大力协助变得不可或缺。
  • 凯恩斯主义的轮回: 尽管凯恩斯主义思想在知识界和政治界几经起伏(受到货币主义和赤字鹰派的攻击),但在面对重大经济危机时,政策制定者(即使是名义上的反凯恩斯主义者,如里根、小布什)总是回归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政策。
  • 预算赤字态度的转变: 对赤字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被视为不道德和危险,到里根时代打破了赤字规范,再到2020年赤字飙升至GDP15%。赤字已成为经济政策的常态。
  •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CBI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佳实践支柱。在沃尔克时代,美联储的独立性得以确立。尽管在危机中(2008年和2020年)美联储与财政部紧密合作,引发了对其独立性的质疑,但美联储最终仍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核心权力。作者预测,未来财政政策决策仍将基于政治因素,而货币政策决策则主要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