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详说
宋–李光

宋代李光撰写的《读易详说》,收录于《永乐大典》。李光字泰发,曾任参知政事,因议和事触怒秦桧而被贬谪。他自号“读易老人”,将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和对时局的忠诚思考融入此书。
《读易详说》主要通过对《易经》卦爻辞的阐释,结合史事,表达了作者对君臣关系、治乱兴衰以及个人进退取舍的看法。 例如,他对《乾》卦和《坤》卦的解释着重于君子修身养德、臣子忠顺守正的道理,强调了天道与人事、刚健与柔顺的平衡。书中不局限于象数之学,而是侧重于明晰人事,以实用近理的视角,指导学者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修德行义。
此外,这些资料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易经》其他卦象(如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的详细解读。这些解释延续了李光一贯的风格,即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事伦理来阐发《易经》的深层含义,强调在不同情境下君子应如何行事,以及如何趋吉避凶。 总体而言,这些文本是理解宋代易学思想,特别是结合经世致用观念的重要参考。
《读易详说》是一部由宋代李光撰写的《易经》研究著作,旨在通过对《易经》卦爻辞的解读来阐明人世间的治乱兴衰和个人进退之道。李光字泰发,上虞人,曾官至参知政事,谥号庄简。他曾因议和与秦桧意见不合,被贬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书。
总论 李光认为,《易经》的核心在于“明人事”。他批评那些“泥于象数”的学者,认为他们将《易经》变成了“无用之书”,而推崇胡铨等能够“论天人之际”的学问。李光强调,与佛家、道家追求“传心印”、“授丹诀”的“愈精愈妙”之言不同,《读易详说》旨在“切实近理,为有益于学者”。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李光在解读卦爻辞时,常常将其与君臣关系、历史事件相结合,以抒发其忠君忧国之志。例如,在解读《坤》之六四、
《否》之初六和《蛊》之初六时,他分别强调了大臣敢于谏言、君子穷通不忘君以及中兴之业不可尽付大臣的观点,这与他绍兴年间“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江千里,不为限制”的奏疏精神一脉相承。虽然书中偶尔有“牵合”史事之处,但其立意在于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而非供少数“上智”之人“矜谈妙悟”,因此对学者而言具有实际意义。
《读易详说》原书为十卷,但因历史原因,部分章节有所阙失。现存版本是从《永乐大典》中荟萃而成,并依原貌析为十卷。
卷一 本卷详细阐述了《乾》卦和《坤》卦的深刻含义。
- 《乾》卦
- 卦象与德性: 李光将《乾》视作纯阳之卦和人君的象征,强调其“广大无所不包”为“天”,“刚健运行不息”为“乾”。他认为乾卦确立了君臣的“大分”,如天地之不可易。其核心功用在于“健”,君主执掌神器,必须具备“天下之至健”。
- 元亨利贞: 解释为乾之四德,对应四时运行,施于人则为仁义礼智信。强调“元”是“善之长”,能“长人”;“亨”是“嘉之会”,能“合礼”;“利”是“义之和”,能“和义”;“贞”是“事之乾”,能“乾事”。
- 卦辞与《彖传》: 深入阐释“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及“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强调乾道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之具体,以显其“大”。
- 《象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应效法天道,勤奋修业,永不停歇。
- 爻辞解读:
- 初九“潜龙勿用”: 阳气潜藏,君子当在小人道长之时,隐居避祸,不求功名,顺应时势而不妄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圣人将有所作为之时,利泽可及万物。强调“龙德而正中”,君子修身养德,言行中庸,普施恩泽。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身处危疑之位,需整日勤奋,夜间警惕,修德立业,保持忠信。强调“反复道也”,时行则行,不为时所滞。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虽处进退两难之位,但已近君位,进退自主。圣人于此爻反复周慎,如舜禹居摄之时,以明哲保身。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圣人居尊位,德升于天,天下豪杰智谋者皆响应,君臣同心,共创大业。
- 上九“亢龙有悔”: 阳刚已达极点,盈满则亏,圣人亦当知进退存亡之理,功成身退,否则必有悔吝. 强调“穷之灾”,若不知变通,则灾祸随之。
-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圣人能善用纯刚之道驾驭天下,不为称首,以避众矢之的,从而天下大治.
- 《坤》卦
- 卦象与德性: 《坤》与《乾》“异体而同用”,象征人臣之道。其核心品质是“柔顺而贞”。
- 四德: 与乾同具元亨利贞,但强调“利牝马之贞”,以其“柔顺利贞”为君臣之道。
- 卦辞与《彖传》: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强调坤以“厚德持载”万物,与天合德,能“含光大品物咸亨”。君子效法坤道“厚德载物”。
- 爻辞解读:
- 初六“履霜坚冰至”: 阴气初凝,若臣道一味柔顺,阿谀迎合,最终将导致祸患,孔子以此告诫“辨之不早辨”的危险。
-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臣子居中守正,行事“直且方”,能够广纳贤才,恩泽天下。
-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臣子身怀美德,深自晦匿,竭力从王事,有功而不自居,最终可得善终。
-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臣子身居高位,处于嫌疑之地,当闭藏智谋,谨言慎行以自保。但也指出大臣以道事君,不能因自保而坐视国之颠覆。
- 六五“黄裳元吉”: 臣子身居君位,秉持大权,但能居中守正,不失臣节,如伊尹、周公之功。
-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臣子久据大位,权势过重,必将导致君臣相伤,其道已穷,祸患难免.
- 用六“利永贞”: 臣子应长守正固,功成身退,方能“以大终”。
卷二 本卷探讨了《屯》卦和《蒙》卦的智慧。
- 《屯》卦
- 卦象与时义: 《屯》卦象征“刚柔始交而难生”,处于“动乎险中”的状态,是“天造草昧”之时。此时天下混乱,英豪竞逐,圣贤君子需具备元亨利贞四德,方能“戡难解纷”。
- 《彖传》与《象传》: 强调“利建侯”,以建立诸侯藩屏王室、安定万民。君子应效法“云雷屯”之象,“经纶”天下事业,先定规模后缉理。
- 爻辞解读:
-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乱世之初,君子应观机待变,守节居贞,以贵下贱,得民心而建功立业。
-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大臣居中守正,面对乱世之主,不愿轻率追随,虽有迟疑困顿,但坚守节操,最终必能顺应时势,行其道。
-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圣贤有为之时,君子当审时度势,若无知己辅佐,妄动则愈加困顿。
-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辅弼之臣,与君主亲近,虽有迟疑,但若诚心相求,同济时难,则吉无不利。
-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君主身处险境,大权旁落,若能从容求济,小有所为则吉;若轻意妄动,则速其祸。
-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乱世之末,人臣才力不足,又无应援,穷途末路,唯有悲伤泣血。
- 《蒙》卦
- 卦象与时义: 《蒙》象征蒙昧不明,是君主初继大位,智慧未开,需要师长启迪的时刻。
- 《彖传》与《象传》: 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君子应效法“山下出泉蒙”之象,果决行事,涵养德性。师道贵在刚严,学生求学应专精致志。
- 爻辞解读:
-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启发蒙昧之初,当以刑法匡正,使强横者有所畏惧。但纯任刑名则为商君之术,终将有吝。
-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臣子以阳刚中正辅佐蒙昧君主,应循循善诱,包涵容纳,以成就其圣德。强调“子克家”是勤劳王家。
-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蒙昧君主从师不专,舍正应而从非应,如同女子轻身从夫,必无所利。
- 六四“困蒙,吝”: 身处群阴之中,阳实之德无法显发,困顿蒙蔽,无所作为。
- 六五“童蒙,吉”: 君主能虚心自处,顺从谦逊,求贤为师,不受群阴所移,故得吉。
- 上九“击蒙,不利为利御”: 臣子以刚明之才居人臣极位,若君主蒙昧不开,当“击去其蒙蔽”,以辅佐明君。但不可“掩神器而有之”,否则必招祸。
卷三 本卷继续阐释了《需》、《讼》、《师》三卦的要义。
- 《需》卦
- 卦象与时义: 《需》卦象征等待、需求。君臣之间,上下相需,共同面对险难。君主有刚明之德,以诚实相待,则光显亨通,最终得吉。
- 《彖传》与《象传》: 强调“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君子在险难面前不困穷。君子应效法“云上于天需”之象,饮食宴乐,从容避祸,等待时机。
- 爻辞解读:
-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身处险难之外的君子,应坚守正道,恒常不变,等待时机。
-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临近险难,但处境相对宽松,虽有小议论,最终仍能得吉。
-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逼近险难,小人有侵犯之意,若不敬慎,可能引祸上身。
-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臣子身处君侧,若能顺从听命,急流勇退,可免受大伤。
-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君主身陷险境,但下有贤臣相助,应从容以待,静正守道,等待时机。
-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险难将平,贤人自至,若能诚敬相待,可得善终。
- 《讼》卦
- 卦象与时义: 《讼》象征争讼,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之事。圣人告诫,凡讼必“窒塞而不获伸”,须“惕然”警惧。强调“中吉终凶”,适可而止则吉,穷究到底则凶。
- 《彖传》与《象传》: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君子应效法“天与水违行讼”之象,作事谋始,防患于未然。
- 爻辞解读:
-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争讼之初,柔弱者不应久讼,虽有小议论,最终能得辨明而吉。
-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咎”: 争讼不利,君子应及时退避,归隐自处,方可免祸。
-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臣子身处险境,若能静正自守,可保禄位,虽有危厉,最终得吉。
-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争讼不利,应改变初衷,安守本分,方可得吉。
- 九五“讼元吉”: 听讼者公正明察,能使是非曲直得以裁决,故获元吉。
-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禠之”: 以争讼而得功名,虽一时显贵,最终仍将蒙受耻辱。
- 《师》卦
- 卦象与时义: 《师》卦象征军队和用兵。强调“贞丈人吉无咎”,用兵必须秉持正道,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宿将领导。
- 《彖传》与《象传》: 强调“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君子应效法“地中有水师”之象,容民畜众,以备不时之需。
- 爻辞解读:
-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出兵必须严明纪律,否则虽有暂胜,终将导致失败。
-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主帅居中得正,深得君主信任和重用,故能战必胜,无咎悔,并屡获嘉奖。
- 六三“师或舆尸,凶”: 领导者才力不足,又不能专任,将领不一,最终必将大败,如同“舆尸”。
- 六四“师左次,无咎”: 君子身处劣势,若能知难而退,坚壁自守,虽无功亦无咎。
-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君主面对侵扰,出师有名,若能选贤任能,由“长子”统帅,则可吉无咎;若用“弟子”则凶。
-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功成身退,君主应量功行赏,但切忌使用小人,以免“乱邦”。
卷四 本卷涵盖了《比》、《小畜》、《履》三卦的精髓。
- 《比》卦
- 卦象与时义: 《比》卦象征亲近、辅佐。君子应谨慎选择亲近之人,秉持元永贞的原则,方可无咎。
- 《彖传》与《象传》: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君子应效法“地上有水比”之象,建立万国,亲近诸侯,以德怀远,以力制强。
- 爻辞解读: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亲近他人,必须以诚实为本,始虽难合,终必从之,得他方来归之吉。
-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臣子居中守正,专心辅佐君主,不汲汲向外求比,固守正道则吉。
- 六三“比之匪人”: 若亲近不正之人,最终必将受其伤害。
- 六四“外比之,贞吉”: 臣子近君,外比贤君,以君臣之义相从,故得吉。
-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君主以大公至正之道亲近天下,包容顺从者,不求私利,则天下归心。
- 上六“比之无首,凶”: 亲近他人,贵有始有终,若“无首”,则最终无所依靠,凶。
- 《小畜》卦
- 卦象与时义: 《小畜》象征小有畜止、暂时抑制。阳刚被一阴所畜止,如同“密云不雨”,恩泽未能广施。
- 《彖传》与《象传》: 强调柔得位而应上下,健而刚中志行。君子应效法“风行天上小畜”之象,涵养文德,以柔顺驯服刚强。
- 爻辞解读:
-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阳刚之气从下复归正道,无咎而吉。
- 九二“牵复,吉”: 阳刚君子在困境中,能与同志者互相牵引,共同复归正道。
-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阳刚君子受阴柔牵制,无法前进,如同车辐脱落,导致夫妻反目。
-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阴柔之臣以诚信感动刚强者,使其听命,免除忧患,故无咎。
-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君主与臣下同心同德,以诚信相待,不独享富裕,与邻邦共享,故吉。
-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望,君子征凶”: 畜止之功已成,恩泽已遍,但若一阴柔之臣久居高位,则有亢龙之悔,君子征伐则凶。
- 《履》卦
- 卦象与时义: 《履》卦象征践履,君子在畏途险境中,能以至柔驾驭至刚,行事谨慎,保持亨通。
- 《彖传》与《象传》: “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君子应效法“上天下泽履”之象,辨明上下,安定民志。
- 爻辞解读:
- 初九“素履,往无咎”: 君子身居困境,坚守素节,保持清白,行事无咎。
-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君子退处阴位,不与阳亢争锋,道途坦荡,心无杂念,故贞吉。
-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才智不足,却自以为能,行事妄动,必招凶祸,如同“履虎尾咥人”。
-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刚强有为之才,能以谦逊恭敬自处,虽身处险境,最终仍能得吉。
- 九五“夬履,贞厉”: 君主居尊位,若刚愎自用,不听询臣下,虽正亦危。
-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君子行事,应审慎考察吉凶征兆,知所进退,最终可获大吉,有余庆。
卷五 本卷详述了《泰》、《否》、《同人》三卦的深刻寓意。
- 《泰》卦
- 卦象与时义: 《泰》卦象征天地交泰,小人退而君子进,天下太平。君子之道日渐昌盛,小人之道日渐消退。
- 《彖传》与《象传》: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圣王应效法“天地交泰”之象,裁成辅相天地之道,以左右万民,安而不忘危。
- 爻辞解读:
-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 太平之始,君子应拔擢贤才,引其朋类,同心同德,共成大业。
-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太平时期,大臣应广开度量,包容荒远之人,不遗弃贤才,不结党营私,方能与君主中道而行。
-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天道有常,治乱相因,君子当思患预防,艰难守正,方能保其平安。
-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阴柔之臣虽无实权,但与君主利害相同,不待告诫即能诚信相待,趋下归位。
-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君主以阴柔中正居尊位,能降尊就卑,求贤纳谏,故获福祉元吉。
-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太平之极,君主若骄奢淫逸,城郭颓圮,命令不从,最终将致祸乱。
- 《否》卦
- 卦象与时义: 《否》卦象征天地不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天下闭塞不通。君子当退避,以免遭祸。
- 《彖传》与《象传》: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君子应效法“天地不交否”之象,俭德避难,不慕荣禄。
- 爻辞解读:
-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贞吉,亨”: 否塞之初,君子当退隐自处,坚守正道,虽穷而道不穷。
-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否塞之时,君子当包容承顺小人,虽自身不得志,但能不乱群,以倾否开泰。
- 六三“包羞”: 小人得势之时,肆意妄为,虽得宠固位,却身背耻辱。
-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否塞将倾,君子居近君之位,以柔顺济难,秉承天命,与同类共享福祉。
-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君主能废除小人,息止祸患,但仍需警惕,如“繫于苞桑”,以防危亡。
-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塞之极,君子终能倾覆小人,先经历困顿后得喜悦。
- 《同人》卦
- 卦象与时义: 《同人》卦象征大同、天下太平。君子应以公正无私之心同化万物,不分党类,方能亨通。
- 《彖传》与《象传》: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君子应效法“天与火同人”之象,辨别类族,区分善恶。
- 爻辞解读:
-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君子行事公正无私,不结党营私,故无咎。
- 六二“同人于宗,吝”: 君子应以天下为公,若偏私于宗族,则有吝惜之道。
-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乱世之中,小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但因君子中正,故迟迟不敢发作。
-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君子能知难而退,不攻不义之事,故得吉。
-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君主未能以大公无私之心同化天下,导致争斗,最终虽能用兵克敌,但过程艰难。
-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君子超然物外,远离纷争,虽志未得伸,但可免于祸患。
卷六 本卷包括了《大有》、《谦》、《豫》、《随》、《蛊》诸卦的精辟论述。
- 《大有》卦
- 卦象与时义: 《大有》卦象征大有、富有。圣人能通天下之志,大同于物,方能富有天下。
- 《彖传》与《象传》: “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君子应效法“火在天上大有”之象,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爻辞解读:
-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身处大有之世,君子若能退处不交,艰苦节俭,可免咎悔。
-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臣子具刚健之才,处中正之位,如同大车载物,足以胜任,故无咎。
-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诸侯能效臣节,贡赋于天子,小人则不能。
- 九四“匪其彭,无咎”: 臣子能明辨邪正,抑止强暴,故无咎。
-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君臣以至诚交孚,刚柔相济,威严与恩德并行,故吉。
-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功成身退,居位而不自居,故蒙上天佑助,大吉无不利。
- 《谦》卦
- 卦象与时义: 《谦》卦象征谦虚。强调“谦亨,君子有终”,谦虚者能亨通并得以善终。
- 《彖传》与《象传》: 强调“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君子应效法“地中有山谦”之象,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爻辞解读:
-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君子谦而又谦,卑以自牧,以此涉险,吉。
- 六二“鸣谦,贞吉”: 君子内心诚实,发于言行,谦虚而不失正道,故贞吉。
-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劳苦功高而能谦逊自处,上不疑,众不嫉,故得善终。
- 六四“无不利,撝谦”: 功臣居高位,能以柔顺谦德奉上接下,故无不利。
-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君主谦虚,能得众人拥戴,即使征伐不服者,也无不利。
-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功成身退,但仍能以谦德闻名,可用于征伐邑国小乱。
- 《豫》卦
- 卦象与时义: 《豫》卦象征豫乐、安逸。强调“利建侯行师”,在安逸之时仍需警惕,建立侯国,整顿军队。
- 《彖传》与《象传》: “顺以动,故天地如之”。君子应效法“雷出地奋豫”之象,作乐崇德,殷荐上帝,配祀祖考。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六“鸣豫凶”、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六三“盱豫悔迟有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六五“贞疾恒不死”、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 《随》卦
- 卦象与时义: 《随》卦象征随从、顺从。强调“元亨利贞无咎”,君子应顺应时势,保持正道。
- 《彖传》与《象传》: “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君子应效法“泽中有雷随”之象,向晚入室休息。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官有渝贞吉”、六二“系小子失丈夫”、六三“系丈夫失小子”、九四“随有获贞凶”、九五“孚于嘉吉”、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 《蛊》卦
- 卦象与时义: 《蛊》卦象征蛊坏、败坏。强调“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在天下败坏之时,需革新除弊,方能亨通。
- 《彖传》与《象传》: “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君子应效法“山下有风蛊”之象,振民育德,拯救困穷,涵养自身。
- 爻辞解读:
-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天下败坏,若得贤能子嗣承继父业,励精图治,虽有危厉,最终可吉。
-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臣子辅佐阴柔君主,不可过于坚守正道,而应从容柔顺辅导。
-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臣子虽有才干,但矫正父辈之弊,过于专断,或有小悔,但因刚正不阿,终无大咎。
-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在天下败坏时,若宽裕优容,不思革新,行事则见鄙吝。
-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君主以阴柔之德,弥补父辈之弊,以德服人,故得美誉。
-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功成身退,高蹈远引,可为后世圣贤效法。
卷七 本卷阐述了《临》、《观》、《噬嗑》、《贲》、《剥》诸卦的深层含义。
- 《临》卦
- 卦象与时义: 《临》卦象征君临天下、自上临下。强调“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阳刚渐长,但治极必乱,须常思危惧。
- 《彖传》与《象传》: “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君子应效法“泽上有地临”之象,教民无穷,容保万民。
- 爻辞解读:
- 初九“咸临,贞吉”: 以无心感格他人,志行正道,故贞吉。
-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君臣无心相感,同心协力,故吉无不利。
-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小人乘势临民,徒施甘言,无所可用,若能深忧自处,可免大咎。
- 六四“至临,无咎”: 臣子居近君之位,柔顺而能得中正,以道临民,故无咎。
-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君主以柔弱之资居尊位,若能知临民之道,广大兼收,则大吉。
- 上六“敦临,吉无咎”: 居高位而能敦厚临物,不骄傲自大,故吉无咎。
- 《观》卦
- 卦象与时义: 《观》卦象征观览、观察。强调“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圣人化民,以身作则,重诚敬而非繁文缛节。
- 《彖传》与《象传》: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君子应效法“风行地上观”之象,巡省四方,察民风俗,设为教化。
- 爻辞解读:
-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见识浅薄,如同童子,小人以此无咎,君子则为吝。
- 六二“窥观,利女贞”: 女子幽居窥视,贞洁可贵,但非君子达观之道。
- 六三“观我生,进退”: 圣人观天下,亦当反身自观,以定进退去就之义。
-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大臣有道,来观国光,君主应以宾礼待之,方能有为。
-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圣人以自身为鉴,观察万民,反求诸己,故无咎。
-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身处高位,心忧天下,虽非职守,仍自任其责,故无咎。
- 《噬嗑》卦
- 卦象与时义: 《噬嗑》卦象征颐中有物,需要通过“啮”来破除障碍。强调“亨,利用狱”,以威明刚断之法来治狱,铲除奸邪。
- 《彖传》与《象传》: “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君子应效法“雷电噬嗑”之象,明罚敕法,使天下晓然。
- 爻辞解读:
-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恶行初犯,施以轻刑,以示惩戒,使其止恶,故无咎。
-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臣子治强梗小人,须以深文峻法,如同“噬肤灭鼻”,方能服众,故无咎。
-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处事不当,虽能铲除奸邪,但可能遭怨毒,小有悔吝。
-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以刚直之才,处理顽固奸邪,须坚守正道,艰苦卓绝,方能得吉。
-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君主以柔弱之资,得刚正贤臣辅佐,铲除奸邪,虽危厉但无咎。
- 上九“何校灭耳,凶”: 罪恶深重,无可挽回,最终必遭重刑,凶。
- 《贲》卦
- 卦象与时义: 《贲》卦象征文饰、修饰。强调“亨,小利有攸往”,有质有文,方能亨通,但不可过分修饰。
- 《彖传》与《象传》: “柔来而文刚,故亨”。君子应效法“山下有火贲”之象,明辨庶政,但“无敢折狱”,狱讼当重诚实。
- 爻辞解读:
-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君子身居贫贱,能自重,宁愿徒步,不乘华车,以义为本,其光华莫大。
- 六二“贲其须”: 文饰出于自然,如同须发附于面颊,文质相须,不加损益。
-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有德润身,文采粲然,若能永守正道,不为奢淫所诱,则吉。
-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臣子以洁白之操,聘贤纳谏,如婚姻之礼,虽有迟疑,终无尤咎。
-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君主居尊位,能以俭约自处,重礼轻物,虽小有吝,终获吉。
- 上九“白贲,无咎”: 贤人身居高位,以质素为饰,不尚华侈,故无咎,其俭约之志得遂。
- 《剥》卦
- 卦象与时义: 《剥》卦象征剥落、衰败。强调“不利有攸往”,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当退隐避祸。
- 《彖传》与《象传》: “剥也,柔变刚也,小人长也”。君子应效法“山附于地剥”之象,厚下安宅,培固根本。
- 爻辞解读:
-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祸乱自人主奢淫而起,小人刻剥百姓以媚上,蔑视正道,必招凶祸。
-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小人蔑视正道,步步剥削,最终必蹈凶祸。
- 六三“剥之无咎”: 剥蚀之时,君子若能与君子阴通,则可免于凶祸。
- 六四“剥床以肤,凶”: 剥削已至民身,百姓离散,君臣皆受灭身之祸,凶。
-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君主在小人当道时,若能姑息顺从,稍夺其权,以待君子复兴,则无不利。
-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剥极将复,君子得到百姓拥戴,小人最终被剥夺殆尽,不可复用。
卷八 本卷论述了《复》、《无妄》、《大畜》、《颐》、《大过》诸卦的义理。
- 《复》卦
- 卦象与时义: 《复》卦象征反复、复兴。强调“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乱极则治,阳刚复兴,君子道长。
- 《彖传》与《象传》: “刚反动而以顺行”。君子应效法“雷在地中复”之象,在冬至日闭关休养,以助天地闭藏,修身养德。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不远复”、六二“休复”、六三“频复厉”、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上六“迷复凶”。
- 《无妄》卦
- 卦象与时义: 《无妄》卦象征无妄、真实。强调“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行事应顺应天命,不虚伪造作。
- 《彖传》与《象传》: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君子应效法“天下雷行物与无妄”之象,茂盛其时,育养万物。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四“可贞无咎”、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 《大畜》卦
- 卦象与时义: 《大畜》卦象征大有畜止、大有蓄积。强调“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养贤蓄德,方可济天下之难。
- 《彖传》与《象传》: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君子应效法“天在山中大畜”之象,多识前言往行,以畜积其德。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有厉利已”、九二“舆说辐”、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六四“童牛之牿”、六五“豮豖之牙”、上九“何天之衢亨”。
- 《颐》卦
- 卦象与时义: 《颐》卦象征颐养、口实。强调“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养正则吉,君子养贤,亦当观其自养。
- 《彖传》与《象传》: “养正则吉也”。君子应效法“山下有雷颐”之象,慎言语,节饮食,修身养德。
- 爻辞解读:
- 初九“舍尔灵,观我朶颐,凶”: 贪求外物,舍弃自身灵明,如同垂涎欲滴,自贬其贵,凶。
-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求养于下,违背常理,如同在隐居之地求养,行事则凶。
-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违背正道,自取困厄,最终被天下遗弃,十年无用,凶。
-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臣子以贤养下,施恩广被,有威望,若能节制贪欲,无咎。
-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君主柔弱,不能养下,反求养于上,若能静贞自处,委任大臣,则吉,但不可担当大事。
-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大臣代君主行权,养育天下,虽权重而有危厉,但若能深自惕励,则吉,且利于涉险济难。
- 《大过》卦
- 卦象与时义: 《大过》卦象征大过、非常之事。强调“栋桡,利有攸往,亨”,在非常之时,君子当行非常之举,以成非常之功。
- 《彖传》与《象传》: “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君子应效法“泽灭木大过”之象,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 爻辞解读:
-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君子行大事,始于谨慎,如同放置器物时铺设白茅,故无咎。
-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衰弱之势得以复兴,老少相助,在栋桡之时,君臣上下协力,故无不利。
- 九三“栋桡,凶”: 大臣才力不足,又高亢自处,不纳贤助,无法承担重任,故凶。
-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大臣能承担危难重任,忠顺无私,故吉。
-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君主身居尊位,但无能为力,如同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虽无咎誉,但非长久之道。
-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君子为济世而捐躯赴难,虽凶死,但其志可嘉,故无咎。
卷九 本卷论述了《习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诸卦的精要义理,并提及《读易详说》卷十暂缺。
- 《习坎》卦
- 卦象与时义: 《习坎》卦象征重重险难。强调“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君子身陷险难,内心诚信不失,方能亨通,得到世人敬重。
- 《彖传》与《象传》: “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君子应效法“水洊至习坎”之象,常德行习教事,在险难中保持德行,并善于教诲。
- 爻辞解读:
-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小人陷于险难,以邪佞阴险自取其祸,凶。
-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君子身处险中,虽未能完全脱困,但因中正之德,仍能小有收获。
-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小人身陷险中,不知悔悟,反而自取其祸,不应有所作为。
-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臣子居近君之位,在险难中能以至诚节俭待君,君臣道合,故终无咎。
-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 君主身陷险境,才力不足,若能深自晦匿,以道消息,适可而止,则无咎。
-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小人居高位,阴险作恶,最终必遭严惩,长期被囚,凶。
- 《离》卦
- 卦象与时义: 《离》卦象征丽、附着。强调“利贞,亨,畜牝牛,吉”,君子应以中正为本,涵养柔顺之德,方能亨通得吉。
- 《彖传》与《象传》: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大人应效法“明两作离”之象,以光明继明,照耀四方。
- 爻辞解读:
-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君子初入险境,行事错愕,若能敬慎自处,可免咎悔。
- 六二“黄离,元吉”: 君臣以文明中正相合,道同德合,故元吉。
-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功成名就,却不知退隐自乐,年老仍恋栈,必招凶祸。
-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臣子强行逼近君位,行事急躁,如同突发之火,必招致毁灭。
-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君主柔弱,身处多难,若能忧戚恐惧,临事而惧,可免祸灾,有中兴之象。
-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大臣文明刚健,奉命出征,只诛首恶,不滥杀无辜,故吉无咎。
- 《咸》卦
- 卦象与时义: 《咸》卦象征感应、无心而感。强调“亨,利贞,取女吉”,男女相感,以正为本,方能亨通。
- 《彖传》与《象传》: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君子应效法“山上有泽咸”之象,虚心受人,广纳贤才。
- 爻辞解读:
- 初六“咸其拇”: 感应微末,心志向外。
-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躁动不安,本将招凶,但若能退居静处,可转凶为吉。
-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刚阳之才不能独立,依附他人,所执下贱,行事必招鄙吝。
-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君子以中正之道感物,无所偏私,故贞吉悔亡。
- 九五“咸其脢,无悔”: 君主一味静默无为,虽无咎悔,但其志在末流。
- 上六“咸其辅颊舌”: 徒恃口舌之言,不能以诚意感人,圣人所深恶。
- 《恒》卦
- 卦象与时义: 《恒》卦象征恒久、常道。强调“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常久而能通变,方可无咎,保持正固。
- 《彖传》与《象传》: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君子应效法“雷风恒”之象,特立独行,立不易方。
- 爻辞解读:
-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君臣交际,不应急于求深,否则虽贞亦凶。
- 九二“悔亡”: 臣子久处中道,无犯上之嫌,故悔亡。
-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德行不恒,进退无常,必遭羞辱,虽贞亦吝。
- 九四“田无禽”: 臣子久居非其位,无功受禄,如同田猎无获。
-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妇人以贞顺为恒,故吉;丈夫若执一不变,如同妇人行事,则凶。
- 上六“振恒,凶”: 恒久之极,不知止息,反而躁动不止,失时而凶。
- 《遯》卦
- 卦象与时义: 《遯》卦象征遁退、隐遁。强调“亨,小利贞”,君子当察觉小人道长之几,及时退隐,方能保身亨通。
- 《彖传》与《象传》: “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君子应效法“天下有山遯”之象,远离小人,不恶而严。
- 爻辞解读:
-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遁退迟缓,在众人之后,必遭危险,不应有所作为。
-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小人挟君宠以固位,如同黄牛皮般坚固,难解。
- 六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君子若因恋禄而不能遁退,必受危害,若蓄养家臣婢妾,则吉。
-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君子能果断舍弃宠禄,远遁避祸,故吉。
- 九五“嘉遯,贞吉”: 君主能虚心求贤,招聘隐士,以正心术,故贞吉。
- 上九“肥遯,无不利”: 君子远遁物外,无所疑忌,无所挂碍,无不利。
- 《大壮》卦
- 卦象与时义: 《大壮》卦象征大壮、刚强。强调“利贞”,君子以刚强之德,行事中正,方能亨通。
- 《彖传》与《象传》: “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君子应效法“雷在天上大壮”之象,非礼弗履。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九二“贞吉”、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六五“丧羊于易无悔”、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 《晋》卦
- 卦象与时义: 《晋》卦象征前进、日升。强调“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明君在上,贤臣在下,君臣遇合,恩意浃洽。
- 《彖传》与《象传》: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君子应效法“明出地上晋”之象,自昭明德,使德光照天下。
- 爻辞解读:
-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臣子初进,恭敬谨慎,虽有疑虑,但能宽裕自处,坚守正道,故吉。
-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臣子进用之初,忧道之未行,若能坚守正道,终获福禄。
- 六三“众允,悔亡”: 众人信从,故悔亡。
-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小人乘势而进,其行险恶,虽有贞正之意,亦危厉。
-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君主柔弱,不计得失,任用贤才,行事得吉。
-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臣子居高位,功成身退,若能以正道伐叛,则吉无咎。
- 《明夷》卦
- 卦象与时义: 《明夷》卦象征光明入地,君主昏暗。强调“利艰贞”,君子当在昏乱之时,隐遁退藏,晦明自保。
- 《彖传》与《象传》: “明入地中,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君子应效法“明入地中明夷”之象,莅众用晦而明,不过于察察。
- 爻辞解读:
-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君子欲脱离昏乱之朝,须速去,匿迹戢影,虽有困顿,但得免祸。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君子身处险境,虽有小伤,但能借壮马之力,远避危邦,得吉。
-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圣臣伐昏君,如同南狩获大首,虽易得,但不可急躁。
-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奸佞之臣,深入昏君之心腹,得到信任,故能出入自由,擅权于外。
-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身处昏乱之朝,晦其聪明,佯狂避祸,正其志向,最终保全大道,故利贞。
-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昏君身居极位,如日升天,但因沉溺声色,最终如日入地,失其典则。
- 《家人》卦
- 卦象与时义: 《家人》卦象征家庭。强调“利女贞”,妇人以幽闲静正为德,内明外顺,方能正家。
- 《彖传》与《象传》: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君子应效法“风自火出家人”之象,言语有物,行事有恒,修身齐家。
- 爻辞解读:
- 初九“闲有家,悔亡”: 治家之初,能防闲于未然,使家人习于礼义,故悔亡。
-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妇人居中守正,主内馈之事,贞顺而无私,故贞吉。
-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治家过于威严,虽有小悔,但能使家肃,故吉;若妇子嘻嘻而无敬畏,则失家节,终吝。
- 六四“富家,大吉”: 君子富有,能以顺承上下,故大吉。
-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君主能以身作则,正身齐家,爱民如子,故吉。
- 上六“有孚,威如,终吉”: 治家有威信,父子夫妇交孚不欺,有礼而不渎,故终吉。
- 《睽》卦
- 卦象与时义: 《睽》卦象征乖离、睽违。强调“小事吉”,在乖离之时,君子可从小事入手,求得成功。
- 《彖传》与《象传》: “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君子应效法“上火下泽睽”之象,同而能异,保持独立。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九“悔亡丧马勿逐”、九二“遇主于巷”、六三“见舆曳其牛掣”、九四“睽孤遇元夫”、六五“悔亡厥宗噬肤”、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 《蹇》卦
- 卦象与时义: 《蹇》卦象征险难、困顿。强调“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在险难面前,君子当止步思考,寻求援助。
- 《彖传》与《象传》: “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君子应效法“山上有水蹇”之象,反身修德,以应对困难。
- 爻辞解读(简述): 提到了初六“往蹇来誉”、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往蹇来反”、六四“往蹇来连”、九五“大蹇朋来”、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 《解》卦
- 卦象与时义: 《解》卦象征解除、涣散。强调“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险阻解除,君子应及时修政,广施恩泽,快速行动。
- 《彖传》与《象传》: “险以动,动而免乎险”。君子应效法“雷雨作解”之象,赦过宥罪,顺应万物生发之德。
- 爻辞解读:
- 初六“无咎”: 刚柔之际,义无咎,险难解除之初,行动顺畅。
-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臣子居中得正,能铲除邪佞小人,故贞吉。
-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小人身居高位,德不配位,必招寇盗,虽贞亦吝。
-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恩施遍及卑贱,其朋类皆诚信归附。
-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君主柔弱,以姑息之政解除祸患,小人亦心悦诚服,故吉。
-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大臣诛除负固不服的奸佞小人,故无不利。
- 《损》卦
- 卦象与时义: 《损》卦象征减损。强调“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君子以诚信损己益物,故获元吉,小而能交神明。
- 《彖传》与《象传》: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君子应效法“山下有泽损”之象,惩忿窒欲,修养德性。
- 爻辞解读:
-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臣子功成身退,速去不恋禄,故无咎。
-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臣子守中正,不枉道媚上,弗损自身而益君主,故利贞。
-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君臣交感贵乎一心一德,若多则生疑,不如专注一人。
-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臣子能损己之偏柔之疾,求得刚健之助,故有喜无咎。
-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弗克违,元吉”: 君主虚心克己,得天下贤才群策群力相助,故元吉。
-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臣子不损下而益上,敛不及民,忠心事国,故贞吉。
- 《益》卦
- 卦象与时义: 《益》卦象征增益。强调“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损上益下,以利万民,故能大亨。
- 《彖传》与《象传》: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君子应效法“风雷益”之象,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以修养自身。
- 爻辞解读:
-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元咎”: 臣子有刚健之才,初任大事,能兴利于天下,故元吉无咎。
-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帝,吉”: 臣子得天下之助,坚守贞正,君主亦能效法,祭祀上帝,故永贞吉。
-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臣子在凶荒之年,损上益下,矫制救民,若能诚信中行,则无咎。
-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大臣中行,得君主信任,可担当迁国等大事,以利社稷百姓。
-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君主有爱民之心,施惠天下,不问而自得元吉,民亦以德相报。
- 上九“莫益之,或系之,立心勿恒,凶”: 大臣贪求无厌,不益人而反益己,众所不与,必招祸患,凶。
- 《夬》卦
- 卦象与时义: 《夬》卦象征决裂、决断。强调“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君子当果断清除小人,但用兵应谨慎。
- 《彖传》与《象传》: “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君子应效法“泽上于天夬”之象,施禄及下,居德不忌。
- 爻辞解读:
-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行事急躁,未量力而动,必招致失败和咎悔。
-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君子在小人作乱之时,能警惕戒惧,有备无患,故无忧。
-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君子刚强,知所当决,虽有小人嫉恨,但最终无咎。
-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臣子才力不足,行事迟缓,不思进取,虽能牵羊同行,但无法服众。
-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君主以刚断清除小人,虽未能光大其道,但能免咎。
- 上六“无号,终有凶”: 小人乘势作恶,最终必遭诛除,凶。
- 《姤》卦
- 卦象与时义: 《姤》卦象征遭遇、会合。强调“女壮,勿用取女”,阴柔小人势盛,君子当谨慎,不与之长久。
- 《彖传》与《象传》: “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君主应效法“天下有风姤”之象,施令诰四方,使万物咸遇。
- 爻辞解读:
- 初六“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小人初起,势弱未盛,若能及时制止,贞吉。
-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君子掌握民心,如同包裹有鱼,无咎,但不应与敌对者为宾。
-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臣子因势弱而无所依凭,行事艰难,但因刚健自持,无大咎。
- 九四“包无鱼,起凶”: 臣子失民心,如同包中无鱼,有所作为则凶。
- 九五“以杞包含章,有陨自天”: 君主含蓄美德,制止小人,不露声色,故得天佑。
- 上六“姤其角,吝无咎”: 臣子身居极位,贪得无厌,虽有凶兆,但祸自取,无咎于人。
卷八 (续) 本卷涵盖了《萃》、《升》、《困》诸卦的义理。
- 《萃》卦
- 卦象与时义: 《萃》卦象征聚合、萃集。强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在治安之时,君子当以正道聚贤,致孝享祀。
- 《彖传》与《象传》: “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君子应效法“泽上于地萃”之象,除戎器,戒不虞,在太平时防患未然。
- 爻辞解读:
-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柔弱之才,心志纷乱,若能及时悔悟,寻求正道,虽遭嘲笑,最终无咎。
-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臣子坚守诚信中道,应君主招聘,故吉无咎,菲薄之祭亦可通神。
-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阴柔小人,无所依从,故困顿嗟叹,但若顺从上级,则无大咎,小有悔吝。
- 九四“大吉,无咎”: 臣子居近君之位,柔顺奉上,得众人归心,故大吉无咎。
-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君主居尊位,若能元永贞,以大公无私之心聚贤,则能消除不孚之悔。
-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功成身退,但仍忧患未安,若能恐惧自危,可免咎。
- 《升》卦
- 卦象与时义: 《升》卦象征上升、晋升。强调“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贤者以柔顺之德上升,君臣道合,可大亨,南征得志。
- 《彖传》与《象传》: “柔以时升而顺,刚中而应”。君子应效法“地中生木升”之象,顺德积小以高大,修身进学。
- 爻辞解读:
- 初六“允升,大吉”: 柔弱者能与刚正者同心合志,共进于上,故大吉。
-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臣子居中得正,君臣交孚,菲薄之祭亦可通神,故无咎。
- 九三“升虚邑”: 君子以刚阳之才,进入空虚之邑,无所疑忌,其志得行。
-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臣子居近君之位,如文王之德,以顺从辅佐君主,故吉无咎。
- 六五“贞吉,升阶”: 君主柔顺中正,最终能登临王位,故贞吉。
-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小人贪求富贵,不知止息,其德日消,终失富道。
- 《困》卦
- 卦象与时义: 《困》卦象征困顿、艰难。强调“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君子身虽困而道亨,贞固自处则吉。
- 《彖传》与《象传》: “刚掩也,险以说”。君子应效法“泽无水困”之象,致命遂志,不以困厄动摇心志。
- 爻辞解读:
-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小人以阴柔之才,自趋幽暗,困顿于卑微之地,长久不得显露,凶。
- 九二“困于酒食,朱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君子身处险中,守中正之德,虽困顿于酒食,但受君主宠命,可祭祀通神,若妄动则凶。
-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小人行事不量力,自取危辱,妻离子散,凶。
-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臣子虽有济困之志,但因君主深险难测,行事迟缓,故有吝,但终无大咎。
- 九五“劓刖,困于赤,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君主身陷困境,对小人施刑,而后得贤人相助,终能解困,可祭祀受福。
-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阴柔者困于险境,不知变通,若能悔过思变,则吉。
卷九 (续) 本卷包含了《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等卦的深入解读。
- 《井》卦
- 卦象与时义: 《井》卦象征水井。强调“改邑不改井,无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井有常德,君子修德如井,汲引不止,方能济物。
- 《彖传》与《象传》: “井养而不穷也”。君子应效法“木上有水井”之象,劳民劝相,勤劳济物。
- 爻辞解读:
-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井污泥不食,功用废弃,如同君子处卑,不被汲引,终被遗弃。
-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臣子才力不足,又朋比于下,不能济物,如同敝漏之瓮,无用。
-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井水清澈而不被饮用,君子修德洁行而不被任用,令人伤恻,若遇明主,则君臣同享福祉。
- 六四“井甃,无咎”: 修治井壁,洁净泉水,如同大臣修治朝政,虽未能广济,但无咎。
- 九五“井冽寒泉食”: 君主居中正之位,其利泽广布,如同清冽寒泉,济养万物。
-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水当与众共,不应私自遮蔽,若能有孚,则元吉。
- 《革》卦
- 卦象与时义: 《革》卦象征变革、革命。强调“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变革必须顺应时势,得民心,具元亨利贞之德,方能成功。
- 《彖传》与《象传》: “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君子应效法“泽中有火革”之象,治历明时,顺应阴阳变化之理。
- 爻辞解读:
-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变革之始,君子应中顺自固,坚守贞正,不为时变所移,但不可大有作为。
-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臣子居中正之位,顺应君主之命,适时变革,故吉无咎。
-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变革不当,过于刚猛,必遭凶险,唯有广纳众议,孚信于天下,方可成功。
-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臣子得君主信任,主持变革,顺天应人,故悔亡而吉。
-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革命之时,大人刚猛威严,文采炳焕,其德昭著,不待占卜而天下归心。
-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变革已成,君子德行皆变,小人表面顺从,若能静正自守,则吉。
- 《鼎》卦
- 卦象与时义: 《鼎》卦象征鼎器。强调“元吉,亨”,鼎作为成器,象征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式,亨饪祭祀,养育圣贤。
- 《彖传》与《象传》: “以木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亨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君子应效法“木上有火鼎”之象,正位凝命,使位定命成。
- 爻辞解读:
-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鼎足颠倒,利于清除污浊,纳妾生子,以子贵母,故无咎。
-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臣子身负才干,居中得正,君主欲加累,不我即就,反为福,故吉。
-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君主变革常道,贤臣心怀美德却不得伸,君臣情志不通,但最终悔亏而吉。
-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大臣不胜重任,贪恋禄位,最终折足倾覆,身受大刑,凶。
- 六五“鼎黄耳金,利贞”: 君主柔弱无为,虚心受物,得刚健贤臣辅佐,秉持中正之道,故利贞。
- 上九“鼎玉,大吉,无不利”: 鼎道大成,以玉饰鼎,君子以刚柔节制之德,故大吉无不利。
- 《震》卦
- 卦象与时义: 《震》卦象征雷、震动。强调“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鬯”,震动之时,君子能恐惧自省,保持和乐,专一不乱。
- 《彖传》与《象传》: “震来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君子应效法“洊雷震”之象,恐惧修省,敬畏天威。
- 爻辞解读:
- 初九“震来,后笑言哑哑,吉”: 震动之初,君子能先恐惧,后安乐,故吉。
- 六二“震来厉,亿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震动来临,阴柔者危厉不安,应远遁避祸,七日后自得复归。
-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震动至极,君子惊惧甚,但能知敬顺,行事无过。
- 九四“震遂泥”: 震动被困于阴柔之中,无法光大其道。
-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有事”: 君主居尊位,能警惕自危,行事谨慎,故无大失。
-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震动之极,君子恐惧不安,若能以邻为戒,则无咎。
- 《艮》卦
- 卦象与时义: 《艮》卦象征停止、止息。强调“艮其背,不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君子当适时而止,心无旁骛,物我两忘。
- 《彖传》与《象传》: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君子应效法“兼山艮”之象,思不出其位,安分守己。
- 爻辞解读:
-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艮止之初,君子能止于其趾,静止不动,故无咎,利于永守贞正。
-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柔弱者心有躁动,欲施展才智却被上下拘制,故心不快。
-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君臣上下隔绝不通,如同脊背断裂,危厉如焚心。
- 六四“艮其身,无咎”: 臣子能知所当止,安分守己,故无咎。
-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君主能节制言语,有条不紊,故悔亡。
- 上九“敦艮,吉”: 刚健者能敦厚静止,如山重叠,出乎万物之上,故吉。
- 《渐》卦
- 卦象与时义: 《渐》卦象征渐进、循序。强调“女归,吉,利贞”,女子出嫁,士人入仕,皆应循礼义渐进,方得吉利。
- 《彖传》与《象传》: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也”。君子应效法“山上有木渐”之象,居贤德,善风俗,循序渐进。
- 爻辞解读:
- 初六“鸿渐于乾,小子厉,有言无咎”: 君子初进,虽有危惧,但因循义,故无咎。
- 六二“鸿渐于盘,饮食衎衎,吉”: 贤者居中得位,身安禄保,饮食和乐,故吉。
-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阳刚者急躁冒进,离群独行,导致夫妻不和,子嗣不育,凶,但利于御寇。
-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君子身处险境,虽有不安,但能暂得栖息,故无咎。
-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不孕,终莫之胜,吉”: 君主居尊位,以中正之心聚贤,虽有小人阻挠,最终仍能得遂其志,吉。
-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大臣功成身退,其高尚品德可为天下表率,故吉。
- 《归妹》卦
- 卦象与时义: 《归妹》卦象征少女出嫁。强调“征凶,无攸利”,若不循礼仪,动以情欲,必招致凶祸。
- 《彖传》与《象传》: “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君子应效法“泽上有雷归妹”之象,永终知弊,警惕不正。
- 爻辞解读:
-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以娣女随嫁,尊卑相承,勉力循礼,故吉。
-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妇人以贞顺为常道,能守幽闲之德,故利于幽人之贞。
-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行为不正,动以情欲,最终违礼失节。
-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贤女待字闺中,不苟合,虽逾期不嫁,亦无悔。
-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君主降尊嫁女,重礼轻物,妇人以谦顺中道自处,故吉。
-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夫妇之道不成,如同祭祀无实,故无攸利。
- 《丰》卦
- 卦象与时义: 《丰》卦象征丰大、盛大。强调“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在太平盛世,君主应保持警惕,不忘忧患。
- 《彖传》与《象传》: “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君子应效法“雷电皆至丰”之象,折狱致刑,明察秋毫。
- 爻辞解读:
-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刚阳者能推让自谦,以四为配主,故无咎。
-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君主昏暗,贤臣不能施展抱负,若能以忠信感发君主,则吉。
-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贤臣不遇时,才华被遮蔽,如同日中见暗,折其右臂,无法施展,但因此得免祸。
-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贤臣不遇明君,下求同道之人,同心协力,故吉。
-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君主在丰大之时,能招揽贤才,故获福祉和美誉,吉。
-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不觌,凶”: 大臣身居高位,却营私自奉,闭门不纳贤,最终将导致祸患,凶。
- 《旅》卦
- 卦象与时义: 《旅》卦象征旅行、羁旅。强调“小亨,旅贞吉”,圣贤在乱世中,身如旅人,若能守正,可小有亨通。
- 《彖传》与《象传》: “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君子应效法“山上有火旅”之象,明慎用刑,不留狱滞。
- 爻辞解读:
- 初六“旅斯其所,取灾”: 小人羁旅在外,心志困窘,言行屑屑,自取灾祸。
-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君子旅居在外,能安处其位,保有财资,得童仆贞顺,故无尤。
- 九三“旅焚其次,其童仆贞厉”: 君子高亢自尊,在旅中遭焚,童仆危厉,凶。
-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臣子旅居在外,虽得资财,但志向未伸,故心不快。
-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圣贤旅居在外,直道遇物,发无不中,故最终得誉命。
-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牛于易,凶”: 旅居者高亢自居,最终巢毁人亡,凶。
- 《巽》卦
- 卦象与时义: 《巽》卦象征顺从、深入。强调“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君子以柔顺之德,深入事物,求见大人,方可小亨。
- 《彖传》与《象传》: “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君子应效法“随风巽”之象,申命行事,使政令深入人心。
- 爻辞解读:
-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阴柔者进退迟疑,若能以武人刚决之贞正,则志向坚定。
-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君子谦卑自处,虽卑贱,但其心诚实,可感动鬼神,故吉无咎。
- 九三“频巽,吝”: 阳刚者过于频繁巽顺,志气困穷,故吝。
- 六四“悔亡,田三品”: 臣子柔顺,能遍及上下,不私其利,故悔亡,有功。
-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君主刚正不徇私,适时变革法令,故贞吉悔亡,大吉。
- 上九“巽在床下,其资斧,贞凶”: 阳刚者处巽之极,资财耗尽,威权旁落,不知变通,故贞凶。
卷十 (暂缺) 卷十的内容暂缺。
总结 李光的《读易详说》是一部深具儒家经世致用精神的著作。他以君臣之道、治乱之理贯穿《易经》的解读,强调道德修养、审时度势、中庸权变对个人进退和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书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使得《易经》的古老智慧与现实政治生活紧密结合,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尽管在卦爻辞与史事的结合上偶有“牵合”之处,但其“切实近理”的风格和“明人事”的宗旨,使其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易经》诠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