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泗里奎民立中学毕业特刊

 



1994年泗里奎民立中学毕业特刊,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学校年度回顾和概览。特刊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信息(如校景、校训、校歌和国家原则)、教职员名录与统计,以及学生守则和奖惩办法,体现了学校对纪律和品德培养的重视。此外,特刊还收录了校董、校长和各界人士的献词,这些献词强调了母语教育的重要性、独中生的三语优势以及社会对民立中学的支持,特别是对新校舍建设的筹款和展望。特刊还记录了当年的学生活动、社团报告和生活点滴,包括红新月会、童军团的活动和两次大型筹款及招生晚会(如巨星演唱会歌舞之夜),最后以毕业生名录和个人留言作结,充满了离别与祝福的情感。

 

I. 刊首与献词部分

本特刊的开篇内容奠定了学校的文化和爱国基础。

  • 国家原则,国歌,校训,校歌:刊首列出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原则(RUKUNEGARA),包括信奉上苍、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尊崇法治、培养德行等,以及国歌(NEGARA KU)。随后是校训校歌,展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
  • 校景:提供了学校环境的视觉展示。
  • 主席的话:吴维泉主席坦诚编辑特刊“眞不容易”,压力很重,并提到特刊编辑委员们克服了许多难题,付出了苦与乐。他表示编辑此刊的目的是让社会人士对学校动向有深一层认识。
  • 校长序言:王则溶校长强调教育旨在培养良好有用的公民,并坚定推行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遗产。民中以华语为教学媒介,并提高学生通晓华、国、英三种语文的能力,实施五育并重(德、智、体、群、美)的平衡发展。
  • 献词:该栏目汇集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寄语,体现了对华教的鼎力支持。献词者包括董事会、联邦科学工艺暨环境部长拿督刘贤鎭、砂劳越助理部长邓伦奇律师、董总主席郭全强、砂州独中董联会名誉会长拿督刘会干等。献词普遍强调了独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独中生因掌握三语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出路,以及独中统考文凭已被世界多数国家承认的优势。特刊还收录了筹募建校基金的奖励办法,对捐款者设有刻名或以其名字命名课室/行政楼/礼堂的奖励。

II. 校园行政与规划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行政人员、发展计划和管理规章。

  • 我们的董事:收录了民中历任董事长的名单和第十四届(1994-1995)董事会成员合照及名单。
  • 民立中学新校舍蓝图:介绍了学校的重大发展计划。新校舍是一座四层钢骨水泥建筑,估计耗资约八十万零吉。内设科学馆、图书馆、电脑室、打字班、礼堂、办公室、会议室、资源中心,共计廿间教室。
  • 学生守则与惩戒奖励办法:此栏目内容非常详尽,列出了学生必须遵守的32条守则,涉及仪表、纪律、学习和公物保护等方面。
    • 惩戒办法规定了记缺点、记小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及勒令退学的标准,例如考试作弊将记大过且该科目以零分计算。
    • 奖励办法则涵盖了记优点、记小功、记大功及颁发奖状或奖品的情况。
    • 操行成绩以75分为基准分,功过相抵,其中缺点扣一分,小过扣三分,大过扣九分。

III. 师资队伍与班级概况

这部分旨在展现教职员和全体学生的风采。

  • 特刊编辑委员及教职员合照:收录了特刊编辑委员会成员及全校教职员的合照。
  • 我们的师长:提供了教职员的个人简介,包括执教科目、地址和赠言,例如刘久财师的赠言是“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 教师统计与节数分配:提供了1994年度教师的统计图,包含学历、资历和担任科目,以及各班各科的节数分配表。
  • 学长团合照:展示了学长团成员面貌,团长由黄秀保担任。
  • 毕业班及其他班级照:包括了1994年度全体毕业班合照,以及高中三和初中三毕业班的合照与个人简介。个人简介中附有照片、生日、地址及留言(如珍惜現在,把握將來,勇于成長,不怕失敗有緣千里來相倉,無緣對面不相識)。此外还有其他班级(如高中一、初中一)的合照。

IV. 课外活动与体育成就

这一部分是学校活力和社区参与度的集中体现。

  • 学会简介及活动:详细介绍了红新月会和童军团的宗旨、组织结构和活动情况。
    • 红新月会(成立于1992年)旨在救济人群,服务社会,并进行了操步训练和急救课程讲授。
    • 童军团(成立于1991年)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律和合作精神,曾参加泗里奎县童军嘉年华(获得运动嘉年华冠军)和校外露营活动。
  • 电脑班/辅导班:电脑班(5月初开办)满足了科技社会的需求。辅导班则通过讨论、角色扮演、测验等方式,协助初中一、二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职业辅导。
  • 大型筹款活动:特刊记录了多项社区支持学校的活动:
    • 启德行有限公司(K.T.S.)举办的慈善洗车运动,为民中筹得四万元
    • 民丹莪民众联谊会主办的“巨星演唱会”,为民中筹募教育基金,当晚筹得RM 33,333.88
    • 学校为招生宣传举办的“歌舞之夜”,邀请了校外学校表演,并展示了本校的现代舞和民族舞。
  • 生活营:详细介绍了学生参与校外光民中学举办的“生活营”以及本校主办的“旭日”生活营(1993年11月)。
    • “旭日”生活营以“认识独中,肯定独中,提昇独中”为主题,吸引了国中生参与。营中通过小组讨论、天才技艺之夜(包括精彩的家庭伦理短剧)和趣味团康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独中教育的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国中生在营后感中表达了对华教的热忱和对民中的肯定。
  • 体坛成就:特刊指出民中在沉寂十多年后,体坛开始崭露曙光。
    • 男子组廿岁以下水球队获得亚军。
    • 女子排球队在少年杯和公开赛中分获殿军和季军。
    • 乒乓球方面,钱宝仙同学获得十五岁组冠军。
    • 在泗省中学校际运动会中,赵丽玲同学以1.44米刷新了女甲跳高记录,并获得“女甲最佳女运动员”称号。

V. 学生作品与随笔

这部分收录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 生活点滴:通过照片记录了校园内的日常瞬间。
  • 学生作品:包括散文、杂感和文章。
    • 中文作品探讨了离别、友谊与成长的主题(如《期待》、《离别》、《一份情》)以及社会议题(如《如何促进全民团结》,提出通过教育、国语推广、宗教自由、文化交流及体育来促进团结)。
    • 文章《我的回情》反思了童年时对小动物(鱼、蝴蝶)的残忍行为,表达了内疚之情。
    • 马来文和英文作品则讨论了道路意外的原因与对策,战争的后果,以及个人经历(如坐火车回乡、鬼屋、绑架事件、如何成为好学生)等。

VI. 附录部分

  • 剪报:收录了与学校发展和华教相关的时事新闻报道,例如关于新校舍兴建计划和华小不设限招生的消息。
  • 广告:特刊最后几页是大量的商业广告,这些赞助商的支持是特刊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