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护卫舰波托马克号环球航行记
Voy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Frigate Potomac:
Under
the Command of Commodore John Downes,
During
the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in
the Years 1831, 1832, 1833, and 1834

美国波托马克号护卫舰航行期间的见闻,内容庞杂。其中包含了关于美国版权法适用范围的警示,指出在不同国家版权状态各异。核心部分详细记录了波托马克号在苏门答腊的瓜拉巴图(Quallah-Battoo)对马来人进行的报复性袭击,这次行动旨在惩罚掠夺美国商船“友谊号”的海盗。此外,该文本还穿插了对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非好望角、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夏威夷和塔希提岛等地的地理、商业、文化和社会情况的详细观察与描述。最后,文本还附录了有关福克兰群岛捕鱼权争端的外交通信,以及对多种历史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广告。
本书作者为 J. N. Reynolds。本书叙述了在约翰·唐斯(John Downes)准将指挥下,美国护卫舰波托马克号(Potomac)于 1831、1832、1833 和 1834 年间环球航行的详细经历。作者在序言中指出,本书致力于和平与互惠贸易。他保证书中关于南美洲、福克兰群岛争议、里约热内卢以及巴西帝国等话题的言论,均由他本人负责。他获得了海军部长利瓦伊·伍德伯里(Levi Woodbury) 和唐斯准将的许可,可以使用官方文件和报告,特别是与苏门答腊瓜拉巴图行动相关的文件。
第一章至第五章:启程与非洲之角
- 第一章: 概述了此次巡航的目的、舰船的选择、从华盛顿启航以及途经弗农山(Mount Vernon)时的感怀。在汉普顿路和纽约停留后,波托马克号接到了新的命令。由于苏门答腊海岸发生的“令人发指的海盗行为”——萨勒姆的“友谊号”船只遭遇的袭击,原定前往太平洋驻地的航线被立即更改,旨在惩罚这一暴行。
- 第二章: 描述了海上的经历,包括晕船、穿越墨西哥湾暖流、一场海风暴、途径佛得角群岛(圣安东尼奥),以及与一艘捕鲸船的相遇。在穿越赤道时,没有进行传统的海王星入会仪式,作者认为这种古老的习俗已不合时宜。本章以护卫舰在里约热内卢受到礼貌接待作结。
- 第三章: 详细描绘了里约热内卢港及其周边景色。包括入口处的外观、防御工事(如圣克鲁斯堡和“糖面包山”)、里约城(圣塞巴斯蒂安)、公共广场、政治腐败、人口情况、奴隶的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的自然物产。
- 第四章: 记载了离开里约热内卢后的航行,描绘了海上壮丽的日落、突如其来的白色飑线,以及一名船员险些落水被救的惊险一幕。随后是波托马克号抵达好望角(Cape Town) 的情景,并提供了有关桌湾的航行指南、该殖民地的历史起源和城镇描述,以及当地的新闻业、文学、教育和气候特征。
- 第五章: 进一步介绍了好望角殖民地的发展,详细列举了各行政区(如斯泰伦博斯、乔治、伊丽莎白港、格拉夫里内特等)的地理、人口数据(包含人口构成表)、进出口贸易情况,以及司法和慈善机构。本章还着重描述了卡菲尔人(Caffires)和霍屯督人(Hottentots),以及教育在他们中间的推广情况。
第六章至第八章:苏门答腊的惩戒行动
-
第六章: 提供了波托马克号被派往苏门答腊的背景:马来人劫持“友谊号”并屠杀部分船员的详细经过,以及船只被夺回并返回萨勒姆的情况。随后叙述了波托马克号在好望角受到热忱款待,确定了新的行动计划,并描述了在圣保罗岛的停留
及靠近苏门答腊海岸时的危险航行。 - 第七章: 描述了波托马克号伪装成商船在瓜拉巴图(Quallah-Battoo)附近抛锚。美国侦察队因马来人的敌对行动而放弃登陆。由于和平措施无法获得赔偿,唐斯准将决定采取武力行动,并派遣了 250 人的队伍在黎明时分登陆。
- 第八章: 记录了对塔卡德拉马(Taca de Lama)的轰炸。马来人请求停战。友好的拉惹(Rajah)坡亚当(Po Adam)出面缓解了苏苏(Soo-soo)居民的恐慌。瓜拉巴图的马来人派出使团表示顺从,唐斯准将通过坡亚当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波托马克号在苏苏停泊加水,并采取了防范偷袭的措施。本章还详述了坡亚当的品格、对美国人的友谊、他对亚齐国王的效忠,以及马来人对波托马克号武备的惊愕。本章以互换礼物和宰杀水牛的仪式结束。
第九章至第十三章:苏门答腊的地理、社会与商业影响
- 第九章: 深入探讨了苏门答腊,认为它可能是所罗门的俄斐(Ophir of Solomon)。引用马可·波罗的描述,追溯了该岛被阿拉伯人发现和葡萄牙人标注的历史。描述了苏门答腊的尺寸、地理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季风)、土壤、矿物和火山。本章还描述了原住民的起源、相貌、服饰(如男性的 badjoo 和 cayen-sarong、女性的装束),以及他们的法律、习俗、政治制度、司法程序、宣誓方式、继承权和惩罚措施。
- 第十二章: 回顾了早期航行到苏门答腊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在亚齐的殖民,以及随后被击败的经历。本章提到了英国人(兰开斯特)在亚齐受到欢迎,而荷兰人遭到怀疑,法国人被冷落。本章最后对萨勒姆(Salem)的商业冒险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 第十三章: 阐述了波托马克号此次访问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事实证明,与此前的海盗活动相比,当地居民此后的行为有所改善。记载了当地人对“友谊号”事件的洋洋得意和对未来侵略的威胁,以及此次袭击对美国东部贸易的积极影响。本章特别提及了穆罕默德·邦达(Mahommed Bundah)的事迹,他尊重和钦佩美国人的品格。作者向政府提出了保护美国商务的建议,例如在称重上采用统一标准以避免欺诈。
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巽他海峡与爪哇岛
- 第十四章: 描述了前往巽他海峡(Strait of Sunda)的航程。记录了华盛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2 月 22 日)的庆祝和爱国情怀。介绍了进入海峡的两条航道(爪哇角和普林斯岛之间),并描述了沿途的各个地点,包括吉瑟湾、兰邦湾、安格尔锚地及村庄,以及爪哇海岸和万丹(Bantam)地区的田园风光。记载了准将的一次危险小艇冒险、经过的千岛群岛、船员的海葬仪式,以及在巴达维亚(Batavia)锚地抛锚的情况。本章末尾附上了巽他海峡航道的灯塔和信标表。
- 第十五章: 探讨了爪哇岛的历史和文化。推测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曾连接在一起。介绍了爪哇的起源、尺寸和位置。爪哇原住民最初是异教徒和偶像崇拜者,后被暹罗人、阿拉伯人、马来人和中国人访问。通过阿拉伯传教士的影响,当地人皈依了伊斯兰教。本章回顾了葡萄牙人、英国人和荷兰人在爪哇的影响力,特别是荷兰人对土著的压迫和 1740 年在巴达维亚对华人的大屠杀。此外,描述了爪哇人的体貌、服饰(包括 kris 匕首的起源)、性格、习俗、早婚和频繁离婚的现象。
-
第十六章: 详细描述了巴达维亚湾和巴达维亚市。这座城市曾拥有辉煌的商业、财富和宏伟,但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衰落。重点分析了其不卫生的原因(低洼湿地、运河中的污物)
和高得惊人的死亡率,以及马歇尔·登德尔斯(Marshal
Daendels)任职期间为改善城市健康所做的努力,包括拆除城墙和疏通运河。描述了城市的环境美景、郊区别墅、蓝山、爪哇的省份和总人口。本章还破除了关于毒箭木(Bohun Upas)的浪漫虚构,解释了其毒性实际来源于 Anchar 树的汁液。 - 第十七章: 叙述了离开巴达维亚后的航程。记录了准将儿子(年轻的唐斯)的病情,以及在赤道附近因无风和逆流造成的缓慢航行,船员被迫用小艇锚来保持位置。由于天气酷热,病号数量激增,准将秘书奥利弗先生(N. K. G. Oliver, Esq.)去世。船只在南中国海艰难航行,直到遇到一艘英国船只才获得鼓舞。在太阳直射下,船只最终抵达中国海岸,由中国引水员“杰米·汤普森”引导,在澳门锚地停泊。
第十八章至第二十章:中国与远东贸易
-
第十八章: 介绍了中国和澳门镇(曾因帮助击败海盗而割让给葡萄牙)。描述了伶仃岛及其海湾(Lintin),那里是鸦片走私船队的驻地。唐斯准将第一次远赴广州,在伶仃岛补充水源。描述了当地居民(包括缠足妇女)和宗教仪式(如对“祖宗”Jos 的敬拜,被认为是葡萄牙语 Dios 的讹传)。尽管受到中国当局离境命令,准将还是进行了第二次广州之行。描述了上溯珠江的景色、虎门炮台、黄埔(Wampoa)水上居民、广州的商馆、大寺庙(Jos-house)、市场
和警察制度(被认为世界一流)。记录了强行进入城墙的事件 和行商的快速交易,以及中国人计算所用的算盘。 - 第十九章: 概述了中华帝国的地理、历史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超过 125 万平方英里,拥有 4402 座城墙围起来的城市,以及令人震惊的庞大人口。作者基于中美两国相似的气候位置(大陆东缘),提出美国政府应努力引入和驯化中国的农作物和水果,以造福农业和园艺业。
- 第二十章: 聚焦欧洲在远东的竞争,以及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和其在印度取得的征服。记录了第一艘美国船只(“中国皇后号”)于 1784 年从纽约启航访问广州,以及随后的商业往来。引述了塞缪尔·肖(Samuel Shaw)写给约翰·杰伊(John Jay)的信件,记录了美国在广州的早期外交(如英国炮手事件)和法国盟友的支持。提供了美国贸易的表格数据。讨论了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的到期和自由贸易的开启,以及美国政府在该地区加强警惕的必要性。
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太平洋岛屿
- 第二十一章: 波托马克号从广州启航,穿越巴士海峡。解释了信风、季风、西洛克风等各种风的成因和描述。作者通过对风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家人的思念。本章以抵达桑威奇群岛(Sandwich Islands)作结。
-
第二十二章: 介绍了桑威奇群岛(今夏威夷),由十个岛屿组成,其中瓦胡岛(Oahu)是主要岛屿。描述了当地土著的懒散、在法院觐见的情景(摄政女王基瑙),以及火奴鲁鲁(Honoruru)镇的市场、房屋和食物(主要为芋头 taro 和 poe)。记录了卢奥宴会(Luau)的烧烤式烹饪。年轻国王考艾基奥里(Kauikeaouli)
登舰接受致敬。描述了印第安战舞 和卡美哈梅哈(Tamehameha)的战场(帕里大峡谷)。作者记录了在宫殿晚宴时,国王因传教士影响而对酒水表示歉意的轶事。本章还讨论了传教士在岛上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唐斯准将与当局就宗教宽容问题进行的正式会谈。作者建议政府应设置领事代表,以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 第二十三章: 描述了前往社会群岛的航行。介绍了塔希提岛(Otaheite, or Tahiti)和马塔维亚湾。描述了当地人(比桑威奇岛人娇小)的服饰、房屋(不如桑威奇岛的整洁)、食物和乡村景色。记录了在户外举办的野餐宴会、当地的宗教礼拜,以及传教士带来的节制酒饮的成果。介绍了王太后和年轻的国王。本章以驶向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结束。
第二十四章至第三十章:南美洲海岸与返航
- 第二十四章: 抵达瓦尔帕莱索,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讨论了太平洋驻地的范围和重要性,以及美国捕鲸船遭受非法拘留的问题。提到了美国领事制度的缺陷。随后驶向卡亚俄(Callao),与 Falmouth 号和 Dolphin 号会合,并访问了利马(Lima)。
- 第二十五章: 描述了利马市的气候和温度。从圣克里斯托瓦尔山(San Christoval)俯瞰城市和里马克河(Rimac)的景色。讨论了城市的水源(水质不佳),以及利马没有降雨、雷电和闪电的独特气候现象,这归因于安第斯山脉对云层的吸引。
- 第二十六章: 探讨了利马的地震灾害,着重描述了 1746 年的地震对城市的破坏,以及海啸淹没和摧毁卡亚俄港的灾难。波托马克号随后访问了科金博(Coquimbo)并返回卡亚俄。Falmouth 号驶往美国,波托马克号继续向北航行。
- 第二十七章: 访问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特别是查尔斯岛(Charles’s Island,即拉弗洛里亚纳岛 La Floriana)。介绍了维拉米尔(Vilamil)总督的殖民地,描述了岛上的火山地质、特产(如可长时间不进食的大陆龟 galapagos)、纯净的水源,以及禁止酒精饮料的明智政策。本章指出美国捕鲸业存在的弊端,并建议在派塔(Payta)设立领事和医院。
- 第二十八章: 离开加拉帕戈斯群岛,访问瓜亚基尔,短暂停留派塔和兰巴耶克。返回卡亚俄,与 Fairfield 号会合。返回瓦尔帕莱索,随后启程驶往美国。
- 第二十九章: 详细讨论了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的主权争议,以及美国与阿根廷共和国之间关于渔业自由使用权的争端。记录了外交照会、对韦尔内(Vernet)非法扣押美国船只的抗议,以及美国军舰“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的介入。作者强调了维护美国渔业权益的必要性。
- 第三十章: 描述了向北航行途中,波托马克号在冰山群中遭遇的危险。船只抵达里约,进行了海军礼仪互致敬意。随后乘船游览海湾,参观了帕克塔岛(Island of Paqueta),享受了宁静的休息。随后驶向美国,最终于 1834 年 5 月 22 日抵达波士顿。本章以船长向海军部长提交的官方报告,以及船上为庆祝返航举行的盛大舞会作结。
医疗统计与结论
作为附录的一部分,书中包含了一份由助理外科医生 J. M. Foltz 撰写的医疗统计报告。该报告详细记录了波托马克号在 1831 年至 1834 年间环球航行期间,船上 500 名船员的健康状况。
报告提到在华盛顿海军基地时,由于饮用河水,船员患上霍乱(cholera-morbus),在里约热内卢患腹泻。在南非好望角附近航行时,许多船员患有痢疾和腹泻。在苏门答腊海岸时,受伤船员得到了妥善治疗。
在巴达维亚,船员因气候原因容易患病,福尔茨医生强烈建议取消酒精配给以改善健康状况。在开普敦和瓦尔帕莱索,酗酒导致病号增加。在秘鲁和智利海岸,船员们饱受痢疾和肝炎困扰。在瓦尔帕莱索,为了预防天花(smallpox),船员进行了接种。报告总结道,新船通常比老船更容易致病(例如 Potomac 号和 Brandywine 号都因船体含盐量高而潮湿)。最终,报告强调了船员健康与清洁、快乐心情以及避免过度劳累或纵酒之间的关系。
